什么是历史?那是神或者自认为是神的人,想让你知道的。
那么不想让人知道的那?要么把知道的人封口,封不了口就杀了,然后把其篡改、尘封、遗忘,到最后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哈哈,狠吧,狠,真狠。
今天就让我告诉你们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一段被篡改的历史,一段与我们的史书记录不一样的历史,当然没有史书记载,那就是故事,我在给你们讲故事知道吗?
西晋末年,南方一安静祥和的村庄,炊烟袅袅,参天的桑树下,一瘦弱干枯,白衣糟粕如酱的老者,胡须脏污弯曲如鸟窝,瞎了的双目,红黑混杂诡异,手抚巨大弯曲木杖,上挂在风中摇曳如碎布条的三角幡旗,破碎模糊的字迹不可辨认,旗下还有一个碎肚露天的葫芦,右手持缺口的破碗,但那褶皱的面容慈祥,笑眯眯的坐在一鼓起如凳的树根上。
“知道了,说书人。”一群粗布麻衣的孩童,围坐一圈兴趣盎然。
我的故事里有《山海经》记载的异兽大妖,他们可是真正存在过的喔,只是最后被灭绝了;也有被后世美化,实际真假难辨,甚至黑白颠倒的神话;还有你们倾慕的为了拯救苍生,舍生取义的大英雄;和那些令人憎恨,深恶痛绝,让人恨得牙直痒痒的奸佞小人;当然你们喜欢的英雄美女,才子佳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在里边。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说书人?”一个大一点的男孩问道。
“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呵呵,我穿越了?”
“不可能是。”众孩童质疑。
“哼哼,是因为说书人我从上古至今,一直活到现在。”老人虎着脸正色说。
“骗人的。”众孩童嘲弄。
老人的脸色转而暗淡,“你们不信?但我信,我,白族族长-白不收,算尽天机,因贪得无厌,对抗昊天,终因此得罪昊天,而遭天谴,弄瞎双眼,永世乞讨,不得轮回,落得如此下场,我不服,既然你昊天要谴罚于我,永生永世受尽这饥寒之苦,那么我就化为一个说书人,告诉天下你昊天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哈哈哈…,”
“那昊天他....他怎么没有杀了你封口?”一擦着鼻涕的男孩怯怯的问。
“因为他已经不是这天地的主宰啦,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天地已无意志,众生平等。”
还有孩童质疑,老者打断,“别问啦,以后我会慢慢说的,那么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
“从头开始”,众孩童齐声喊道。
“那我们就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吧。”
“好。”童声清脆,响彻四野。
“话说这盘古生于混沌,一日忽然一丝光亮透过,原来是一只小老鼠将这混沌咬开了一个破洞,这就是后来“鼠咬天开”的传说,”
“啊,老鼠咬的,真的假的。”一童声问。
“当然是假的,骗小孩的。”大一点男孩说。
“哦”孩童轻答。
老者接着说:“意识觉醒的盘古,不能忍受这混沌黑暗,拔掉一颗牙齿变成一柄巨斧,抡起巨斧,“咔嚓”一声,”老者还用手比划着。
“以此老鼠咬的破洞为始,劈向四方,开天辟地,天地分开了,盘古又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这天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于是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落为地,自那以后,盘古每天长高一丈,天每日就升高一丈,地也每日就加厚一丈,就这样盘古坚持了一万八千年,天空清明,地面辽阔,但无一物,寂寥无趣,盘古一笑,身死化万物生灵。”
“啊”众孩童惊诧的捂住小嘴。
老者笑着安抚:“没事,盘古死了才有这丰富多彩的天地万物,才有了我们啊。”
盘古魂化昊天,魄化冢土,掌管天地,昼夜交替、四季轮转,寒暑变换…;
左臂化青龙,右臂化白虎,前胸化朱雀,后背化巨龟,尾椎化螣蛇合为玄武,守候天地四方;
盘古呼出的气化为风云,眼睛化为日月,声音化为雷霆;
骨骼化为妖兽,脊髓化为神人,肌肉化相人,血液化为异人;
毛发变成了森林,汗水成为河流,雨露;
开天神斧及其它牙齿化为金属。
千万年来,盘古所化的万物在这天地间,不断生长繁衍不息,延续至今。
“盘古化的还真多啊!”扎着小抓髻的女童惊叹道,然后又惊奇的问:“可怎么没有人啊?”
“那是因为我们人是神人、相人、异人的后代啊。”老者答道。
“人不是娲皇造的吗?”女童又问道。
“我不是告诉你们了吗,我的故事与历史传说的不一样。”老者笑呵呵的回答。
“那什么是神人、相人,还有异人啊?”剃了半个秃瓢的男童问道。
“神人,既然是盘古骨髓所化,他们为天地灵气之精华,如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空间之神帝江等,当然还有其他神人,最开始的神人称为祖神,这与后世的神还不一样,以后我会慢慢告诉你们,盘古之髓所化祖神共有十二个;相人为盘古肌肉所化,肉身强大,生具异相,也就是有兽类的特征,如羲皇、娲皇,而且他们根本不是后世传说的人首蛇身,而是人身只是眼睛是蛇的竖瞳而已,如炎帝也只是头上长了牛角,眼睛大了些,而不是牛头人身,相人有太多了,但最主要的就只有十二种,都与你们的属相有关,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我们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他们的?”
“我们都是他们的后人?”一个孩童问道。
“对的,或者说绝大部分都是。”老者声音拉长,眼神深邃。
“我属猪。”一孩童道。
“就你能吃。”
“我属兔。”
“就你胆小。”
“哈哈…”众孩童大笑。
“别吵了,听爷爷讲故事”扎着小抓髻的女童娇声呵斥,众童安静。
老者接着道:“当然还有异人,异人就和我们长的一样了,但是他们都身聚神通,只是某些地方稍许有些差异,如果看得远,则眼睛奇大而且放光,能听得远,耳朵就大一些,如果力气大则上肢粗壮异常,或者身高数丈,有的甚至可以呼风唤雨。
这神人、相人、异人其实也没有绝对的界限,神人中也有长着异相的相人,相人血脉凝聚到一定程度也会变成神人,相人的后裔也可能有异人,这只是一个大致分类而已,其实他们的主体都是人身,千万不要把他们想成三头六臂,火眼金睛,巨口獠牙的怪物,而且随着血脉的退化,他们的后人就是我们了。”
“那现在这些神人、相人、异人怎么都没有啦?”女童疑问道。
“因为他们都死了。”老者红黑浑浊的眼睛暗淡,脸现悲伤。
“都死了。”众童惊愕。
“是的,都死了。”老者回转心神,“但你们想想,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人族还怎么存活啊?在这天地间怎么生存?他们一只大脚就能踩死一头牛。”老者说完伸手比划一个大脚的尺寸,砸向远处拴着的牛,“他们吹口气就能把那些庄稼全部吹倒。”老者又向着远处的庄稼吹着气。
众孩童好像看到了牛被踩死,庄家倒伏的可怕场景,吓得用手捂住了眼睛,然后从手指缝偷偷观瞧,见无异样又看向老者。
女童思索,疑惑的问道:“他们那么强,怎么会都死啦?”
老者看向女童:“这就是我要给你们讲的故事啊。”
“那您讲吧,我们不打扰您了。”众孩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盘古之后就到了远古,话说这远古有五皇。
“不是三皇吗?”一大一点男童说,“是燧皇、羲皇、农皇。”
“都说了与历史不一样。”一孩童驳斥道。
“哦。”
“别再插话了,谁再乱插话让他去放牛。”老者佯装发怒。
众孩童皆捂住嘴,憨态可爱,老者一笑。
五皇带领人们开辟鸿茫,告别洪荒。“巢皇”定行居,远离蛇虫猛兽,使人夜能成寐;“燧皇”钻木取火,让人居有温暖,食有熟物,不再茹毛饮血,开灵智;“羲皇”得“河图”创八卦,震杀妖兽,使人族不再凄惨而死;“娲皇”建人伦大道,异族通婚,让人脱离兽习,知人兽之别,懂礼仪,守纲常;“农皇”遍尝百草,修医药、食五谷,让人类远离疾病,食可饱腹。
但最重要的还是羲皇和娲皇,是他们带领神人、相人、异人经过殊死搏杀,消灭了以“犼”为首的恶妖,恶兽,让人族能够在此天地之间安宁,不再担心成为他们的食物。
“什么是‘犼’啊。”一童子问道。
“犼”是盘古的头盖骨所化,为众妖之首,骨骼坚硬异常,凶顽成性,祸害众生,被羲皇和女娲率领众人合力杀死,羲皇甚至不惜以元神为引,精血为线,化为八卦阵将其“灵”镇杀至虚无境,虽镇杀了犼灵,也导致羲皇陨落,娲皇经此战也因消耗过大,陷入沉睡。
“什么叫震杀至虚无境啊?没了吗?”
“不是,就是震杀到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反正是在这个世界没有了。”老者促狭道。
“那是在哪里啊?”童子揉着小脑袋叹道。
“我们以后再说,呵呵”老者眯缝着眼睛接着道:“这天地没有了妖兽,是安宁了,可神人、相人、异人又带领自己的后裔,开始争夺起了生存资源,互相攻伐,又是尸横遍野,民众水深火热,人心思安,就有了后来的六帝。”
“不是五帝吗?”
众孩童瞪向插话的童子,童子敢忙捂住嘴。
“没事,一会儿我会告诉你们原因的,”老者接着道,其实我们的先祖炎黄都来自西北蛮荒之地的烈山氏,烈山氏族长太典生长子柱,是神农氏的祖先,次子少典就是黄帝的祖先,柱先来到了中原,发明了耒(lei)、耜(si),耒耜就是最早农耕用的叉子和锹,于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神农氏之世”的出现,为纪念其功绩,“柱”被称为“农皇”。
而少典仍留在西北,游牧狩猎,传到了第十代黄帝的时候来到了雍州和豫州的交界处,这时神人、相人、异人的战斗也到了白热化。
黄帝首先战败神农氏的第十二代族长炎帝,融合中原部落,后又于涿鹿杀死九黎族长蚩尤,统一天下,建立大虞朝,重建秩序,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而在黄帝死后,神人部落不服其后代领导,仗着自身的强大,任意妄为,肆意奴役屠戮其它种族,又经黄帝后人,少昊、颛顼、帝喾三位大帝,历时一百余载,消灭神人,后经尧、舜两代大帝励精图治,才有了人族的兴旺盛世,那时天下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窗,好一派和谐的盛景,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就有了“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六帝。
“好了,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下为什么后世变成了三皇五帝了。”
之所以变成了三皇,是因巢皇为东夷族领袖,非中原正统,而娲皇是女子,又是羲皇的妻子,后世可是男权社会,女子为皇,有失男子颜面,且娲皇与羲皇夫妻同体,于是去掉了巢皇和娲皇,就成了三皇。
而六帝中的少昊,黄帝的侄儿,他被黄帝派往治理东夷,因为东夷族一直不服中原的统制,少昊成了东夷族的首领后,不但治理有方,而且还带领东夷族兴盛了起来,这也导致少昊死后,到了尧帝时,金乌族带领东夷十族反叛,造成中原黎民百姓死伤无数,于是也被被剔除了“帝”之列,其实巢皇被剔除“皇”之列也有此原因。
经过五皇六帝,消灭了凶恶的妖兽,作乱的神人,天下大治,可黎民百姓没有安生几年,又出现了水患,于是大禹应运而生,“大”不是指禹长的高大,而是伟大的意思,
大禹历时十三载,并获得“洛书”重塑山川运势,河流走向,除了水患,万民归心,造福万民,天下景仰…。
“说书人,你前面说‘河图’,现在又‘洛书’,到底什么是‘河图、洛书’啊?”
“哦,是我忘了,你们还小,不知道。”老者讪讪道:“羲皇时,黄河里浮出一匹龙马,它身上的旋毛为“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这就是‘河图’了,羲皇依此‘河图’得道画出八卦,后来大家也知道了,羲皇用此震杀了妖首“犼”灵,而“洛书”是大禹治水之时,洛河里浮出的一只大龟,大龟的背上长有纹路走势,圈、点分割,自成组列,大禹由此悟出治理水患的方法,后来甚至悟出了治理万方的道理,这就是“洛书“了。可以说“河图、洛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源,十分重要。”
“知道了吧。”老者问
“知道了。”众孩童异口同声,清脆悦耳。
大禹又将治水时杀死的精怪大妖异兽,妖邪恶鬼之魂铸入“山经”和“海经”中,并收取天下之铜铸九鼎纳其魄,置于首都斟鄩,划分九州,震慑万方,真正中央集权的大夏王朝建立。
建夏后大禹分封了治水,及拥立有功的十一个相人族,分别是:
燧皇后裔,嘴边长有鼠须的相“鼠”人族;
炎帝后裔,牛角大眼嗔目的相“牛”人族;
黄帝之孙蓐收后裔,面有虎纹的的相“虎”人族;
黄帝曾孙帝喾之妻羲和氏后裔,有兔耳三瓣嘴兔尾的的相“兔”人族;
黄帝同宗,龙角的相“龙”人族;
炎帝后裔,长脸如马,眼睛大而外凸的相“马”人族;
炎帝后裔,羊角羊须的相“羊”人族;
黄帝臣子造字的仓颉后裔,猴头猴尾的相“猴”人族;
巢皇后裔,人身或有鸟嘴,或有翅的相“鸡”人族;
黄帝曾孙,帝喾女婿盘瓠后裔,狗头狗尾的相“狗”人族;
黄帝之孙,韩流后裔,猪头猪脚的相“猪”人族,
大禹名姒禹,为羲皇、女娲后裔,人身蛇曈的相蛇族,此共十二相人族。
当然相人族还有其他,如曾为黄帝六部的相貔、相貅、相熊、相罴(pi二声)、相兕(si四声),相豹,这些相人族要么自远古一次次战妖、战神时人死族灭,要么隐居山林了。
“你们发现这十二相族几乎都是炎黄后裔了吗?”老者问道。
“对啊,说书人。”众童子答道。
“这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由来。”
“哦。”
到夏朝时完全是相人的天下,不再如大虞朝般,相、神、异人并立,自此大虞朝终。
“那异人那,神人被杀了,还有异人那,怎么没有了异人的身影。”扎着小抓髻的女童急问道。
众孩童没有阻止。
“就你聪明,”老者道:“异人,神通能力不如祖神,战力及数量不如相人,尤其在灭妖之战时就死伤无数,战神时战力最强的异人,玄牝氏九天玄女又战死,就更加式微,无法主导天下了。”
“哦”孩童们答道。
在建立夏朝前,大禹在会稽山,会盟天下万方。
“什么是万方?”现在已经没人阻止提问了,如果不提问这些不明所以的词汇,让他们的小脑袋实在疼痛。
老者也不以为意,慢慢道:“古代的城市皆为土石所铸的方形,一方就是一城,万方就是万城,可见那时人族的兴盛。”
“那为什么不叫万城啊?说书人。”扎着小抓髻的女童又问道。
“反应还挺快。”老者捋了捋打卷的胡须,“万户以上才可称城,这样的城,夏朝只有十二座,就是十二相人族的都城,其它未过万,所以只能称方,为了顺口些就称万方。”
“还有问题吗?没有我接着讲了。”老者问。
“没有啦。”稚声清脆
大禹在会盟上,发表了建夏宣言,“我姒禹,制水十三载,黄河、长江顺势东海,天下安宁,消灭万里山川大泽,妖怪邪灵,铸‘山海经’,让万民安居,所得功绩皆赖于我威武雄壮的相人兄弟,所以今我建立王朝取名‘夏’,愿我‘泱泱诸夏’,威震四方,传承不灭;愿我‘巍巍中华’,繁荣昌盛,千秋万代。”
“那你们知道这‘泱泱诸夏’,和‘巍巍中华’是什么含义吗?”不用孩童们问,老者先问了。
“不知道。”孩童们如实回答。
呵呵,就知道你们不知道,这“泱泱诸夏”。
“泱泱”,指的是同宗同源,养育我们中华儿女的黄河和长江,波涛汹涌,奔腾入海,气势恢宏、壮阔宏大,所以谓之“泱泱”;
“诸”,中原万方,有灵能言的人族熙熙攘攘,谓之“诸”;
“夏”,在上古文字中,是巨眼长发,四只粗壮,双手张开摆出强有力进攻姿态的“相”人的意思,如此就是“泱泱诸夏”了。
而这“巍巍中华”?
“巍”,由“山、禾、女、鬼”四个字组成,高山雄伟、庄严肃杀,震压天地妖邪,让我人族安居乐业,不受邪崇侵扰,“禾”生五谷养我儿女,“鬼”不是你们小脑袋想的吓人鬼怪,此鬼指的是祖先的灵魂,是他们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努力和保佑,才有了后人的安宁祥和。
“巍巍”是指我中原大地的“五嶽”和“五镇”,共十座大山。
这“五嶽”分别是东嶽泰山、西嶽华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关押着五种妖兽,
“五镇”是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镇压着五种邪恶的神灵,保佑我万民不受侵扰。
“你记住了吗?”一男童问另一童子。
另一个答道:“没记住,记住干啥,我们就是听故事,图个乐呵,为什么要记。”
“也是。”发问童子受教了。
“那么什么是中华啊?”一童子问道。
“华”,是指华山,上古“华”同“花”,华山顶有诸夏第一神树“月桂树”,不死不灭,每到八九月份,花开绚丽,奇香无比,黄帝遂命名此山为“华”。华山也是黄帝自西北进入中原,遇到的第一高山,
华山为五岳之最高,黄帝先在此落根定居,种植五谷,驯养牲畜,强大后才有了进军天下的本钱,以华山为中心,征服八方,并炎帝,战蚩尤,终得天下,所以称天下为“中华”,这就是“巍巍中华”了。
一个孩童打着哈切:“说书人,我们的故事什么时候开始啊,我都困了。”
“马上、马上”老者急切道,生怕这些孩子没了兴趣,“前面得铺垫、铺垫,要不你们这帮小脑袋,一会儿听乱了。”。
我们的故事就从公元前1789年,大夏王朝的最后一个王,夏桀姒癸统治的第29个年头开始。
“终于开始啦。”众童子有气无力嘟囔着。
老者用脏污的袖口擦了擦额头,讪讪一笑,“别急,一定要耐心,我以说书人的尊严保证,我的故事一定精彩。”说完老者破碗敲着碎葫芦,咚咚作响,韵律十足,抑扬顿挫的唱起,声音苍凉高亢,响彻四野,浑厚纯净的声音,似又随风,随云向外蔓延、飘荡…。
巍巍大中华、泱泱强诸夏;
万妖曾烟起,祖神创辉煌;
相人战千载、道成人族兴;
八荒无妖恶,六合无魔灵;
天地归正道,人族笑春风;
功过谁人记,浊酒笑谈中;
唯道传千古,龙魂融血中;
横刀寒光冽,龙枪刺骨风;
兄弟可相恶,外族不可侵;
甸侯绥遥荒,夷蛮戎狄羌;
永为诸夏地,中华万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