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亮晶晶,你脸上的汗水。
直到现在,风一吹,
都闻到普罗旺斯的花草香。”
普罗旺斯,法国南部,一个以薰衣草而著称的浪漫之地。
按时刻表,再过半小时,飞机就会降落在这个美丽的秘境。倪虹看看身边已经睡熟的学生江威,轻轻地戳了戳他脸蛋。
没成想,江威很容易惊醒,睡眼惺忪地看着倪虹:“倪老师,到了吗?”
“在下降啦,还没到。”倪虹拍拍他肩膀,“再睡会儿吧。”
江威乖巧地点点头,又闭上眼。
这一幕,恰好被过道左侧的一对母子看到,男孩便与母亲窃窃私语。他们捂着嘴,说的又是法语,倪虹很难听得分明,尽管为了这次活动,她已自学了半年法语。
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上,隐约可以看出几分不屑。
末了,男孩向着倪虹扮了一个鬼脸,而后笑着用双手拉起两只眼角。
倪虹怫然不悦,突然悟到,男孩对他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Pourquoi leurs yeux sont- ils si grands?”
呵!多么不礼貌的行为,多么大的认知偏差。
但出门在外,还是出国,倪虹必须保持“人不知而不愠”的行事风格,便微笑着回应:“Les Chinois ont aussi de grands yeux。C'est impoli que tu fassesa, tu sais?”
男孩顿觉尴尬,别过头去没有说话。
虽然他没有道歉,但倪虹认为,教育小孩还是宽容为好,对此也不再计较。
下了飞机,倪虹关掉飞行模式,拉着对飞机场一脸新奇的学生江威,随人流往外走。
短信、微信的声音却齐齐向她轰炸过来。
不知,在长时间的飞行的旅途中,有多少人找过她。倪虹正要看微信,突然间电话来了。
是姨父。
应该是,他来接机了。
倪虹连忙接电话。哪知,刚接起电话,王千树急躁而气愤的声音,就像大锣一般传过来,就连江威都听到了。
“虹虹,我跟你说,咱不跟他们合作了,太欺负人了!”
倪虹心中一凛,这次活动,是苏州灯彩走出国门的好机会。普罗旺斯,正是在欧洲巡展的第一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姨父这个老手艺人说出这话!
她调整心情,温和地回应:“姨父,你慢慢说,别急,我听得见。”
电话那头果然放低了音量,断断续续地说了两三分钟,倪虹的心情也被戳得有些痛,说出的话也掷地有声:“好,如果他们固执己见,那就不合作了!大不了解约!”
“要赔违约金,这……怎么办?”
“呵呵,谁怕谁,先上法院走一波吧!”
挂掉电话,倪虹目光冷峻,看向来时的路——机场繁华热闹。
她知道,她来自中国。
第一章
“早在两宋时期,苏州灯节便极为兴盛,据《石湖乐府序》记载:‘吴中风俗,尤况上元,前一日已卖灯,谓之灯市。……诗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奴晴,已向街头作灯市。选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服人力穷。两品争新是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影呼,夜夜长如正月斗。’2008年,苏州灯彩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为了纪念苏州灯彩申遗十周年,将在元宵节举办一场‘上元灯会’……”
坐在地铁上,倪虹戴着蓝牙耳机,刷着小视频,不禁思绪翩跹。
算起来,她和那个人的约定,也有五六年之久了吧。
也许,现在正是能让约定发光的时候。
到了站,倪虹快步迈出地铁门,避开人潮往左行。
猛然间,有什么重力砖头般砸在背上,冲得倪虹一个趔趄。努力平衡身体,但终究是没站稳,直接摔了个狗吃屎。
一大早就这么衰,饶是倪虹修养再好,也难免恼怒。更可恶的是,耳机被摔在地上,已经被行人踩得变形了。
简直令人抓狂!这只耳机才用了一次!
倪虹爬了好几步,捡起破碎的耳机,欲哭无泪,不禁怒从心起。
扭过头,倪虹寻起肇事者,不知那人是否已溜之大吉。没成想,肇事者没找着,却见两三个行人焦急地杵着不走,围住一个年轻男子。
年轻男子盘坐在地,搀着一个双眸紧闭的老爷爷。
看样子,像是昏死过去了。
救人要紧!倪虹再也顾不得去找肇事者,匆忙赶过去蹲下:“怎么了,他?”
“忽然晕倒了,我刚好在他身后,搀了一把。”
“哦。我看看。”倪虹开始检查。
男子本来还想说什么,但见她熟练地轻拍老人面部及双肩,又在她双耳边大声呼喊,观察他有无应答,便不再多言。
直到倪虹对他说:“老人没反应,意识已丧失了。”
她又冷静地探了探老人的鼻息,胸廓的起伏状态,再搭腕摸脉。
十秒钟后,倪虹吩咐道:“看看他包里有没有心脏方面的药。嗯,还有,打急救电话。”
现在,倪虹可以判断,老人没有意识,没有脉搏,也没有自主呼吸,心脏已经骤停了。
有药最好,没药的话,应当实施心肺复苏术。
男子迟疑片刻,搜起老人的胸包,继而茫然地摇摇头。杵在旁边的行人,已经打起了电话,并用手势示意男子,他正在打急救电话。
见状,倪虹便对男子说:“麻烦你把老人放平。”
“你是医生吗?”
“我是老师,学校系统教过,”倪虹有些不悦,“放心,我救过人的,诶,你快点。仰卧平躺。”
男子这才放心地将老人放平在地。
地铁站内,用的都是硬质的地板砖,很符合心肺复苏急救所需的环境: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
倪虹麻利地解开老人衣领、腰带,跪在他身边。
把左手掌根放在老人胸骨下1/3交界处,右手平行重叠,压在左手背上。倪虹又调整姿势,与老人身体平面垂直,做好胸外按压的准备。
以掌根部为着力点,伸直肘关节,倪虹垂直向下按压老人胸壁。
每次按压之后,都要等到胸廓完全回弹,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教授心肺复苏课程的校医说过,在等待胸廓回弹之时,双手不能离开患者的胸壁,这样才能按压位置不移。而且,按压、放松的时间要大致相等,注意好节奏……
倪虹曾在不同场合救助过患者,经验也算丰富,但她仍一丝不敢松怠,聚精会神地观察、计算、按压……
急救医生抵达之时,倪虹正打算取下老人的假牙,对他开通气道,打算进行人工呼吸。
男子见她容色如常,不由肃然起敬,说:“让医生来吧。”
经过医生的急救,老人已经微微有了反应。
被抬上担架后,倪虹犹豫了一下,用恳求的口吻说:“我要上班了,快迟到了,如果您方便的话……”
男子截住她的话:“我就一自由职业,方便,方便。”
“这是我微信……”倪虹摸出手机,亮出二维码,“今天多亏你扶着老人,直接跌在地上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应该的,应该的,”男子迅速扫了二维码,发送了好友申请,“可惜我不会急救。对了……”
倪虹指了指前方:“您快跟上吧。”
“好!”
来不及目送男子离开,倪虹气喘吁吁地赶到新苗小学门口,看了一眼手机,暗自庆幸:还有五分钟打卡,来得及。
心里挂念老人安危,倪虹又往微信里瞅了一眼。
“先前你在做急救,有件事没及时跟你说。撞倒你的正是老爷爷,不是别人。你没摔伤吧?”
哦!原来如此!
倪虹再也不恼恨所谓的“肇事者”了。
读书的时候,老师曾讲过一个《庄子》中的故事。
故事里说,有人在乘船渡河时,前面有一只船将要迎面撞来。这人喊了好一阵都没人回应,不禁破口大骂。然而,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这人的怒火,顿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讲完故事后,老师说,从这个故事里,可提炼出一个道理,叫“空船理论”。有时候,撞来的船上有人没人,能左右我们的情绪,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若是心态好了,少些计较,自然诸事皆顺。
彼时,倪虹对这种鸡汤不以为然,但年岁少长,却又发现有些话语颇有几分道理。
收拾好心情,倪虹回复男子一句“我没受伤,大爷无心撞到我的,不打紧”,便整理起仪容来。才刚顺了顺齐耳短发,就听得身后一叠声的“倪老师好”。
是几个虎头虎脑的小学生。
倪虹摸摸他们的小脑瓜,亲切地回应,接着便被一拨拨的学生簇拥着进了学校。
看过小说后有一种想看苏州灯会的冲动
我此前也看过各种类型的小说,但直到现在才真正发现我喜欢的还是像本书一般类型的书。真的,很浪漫的一本书,有意境,有格局
还是我们苏州的背景看着舒服
女主的人设挺有意思的,亦柔亦刚,有主见但没有攻击性,想知道她后面什么时候能正式学习做灯彩~
我在中秋节时看到过苏州灯彩,挺喜欢小说里小清新的文艺范,更新快点就更好啦!
作者是哪里人?感觉你应该在苏州生活过,这个调性是对的,哈哈,期待更新!
浪漫的灯彩,心有灵犀的映照(哈哈?我说了我的名儿?),极具氛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