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狂澜始

事情怎么会窘迫成这样呢?

庆应三年(1867年)二月,“一会桑”的首领一桥庆喜,统和御三家中水户、尾张两德川的势力,联络京都公卿和倾向武力攘夷的诸侯,携手幕府老中首座酒井忠绩等保守幕臣发难,一举扳倒了维新派。

可主张开国的维新派失势,却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中最严重的是洋人的反击和粮价的不断上涨。

因此呢,维新派失意后得势的武力攘夷派和保守幕臣,不得不发出这样的......

PS: 1,开启东亚对国际法重视的大沽口船舶事件 ——资料来自百度 1864年普鲁士政府派遣李斯福为驻中华公~使。4月间,李斯福乘坐兵舰“羚羊号”抵达大沽口海域,遭遇了三艘丹墨商船。 当时普丹正在欧洲因领土问题交战,普鲁士兵舰将三艘丹墨商船拿捕。 ——注意,这里有个极其引人困惑的地方。 根据时间推算,李斯福从欧罗巴出发时,当时普鲁士和丹墨虽然局势紧张一触即发,但实际上并未正式接战。 1864年2月18日,普丹战争以一场骑兵遭遇战正式爆发。 可当时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因此4月到达大沽口的“羚羊号”,出发前两国还未正式交战。 另外,继1857年失败后,首条能正常工作的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要在九年之后,即在1866年方才成功投入使用,因此米人也来不及告诉李斯福开战的消息。 而欧罗巴到天竺的海底电缆,更是要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铺设完成。 也就是说,这位普鲁士公使,可能是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自己擅自行动。 事后,清官府根据惠顿《万国公法》第2卷第4章第6节进行交涉,“中华所管海面,及澳港长矶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处,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归其辖也。盖炮弹所及之处,国权亦及焉,凡此全属其管辖,他国不与也”。 普舰在中华洋面拿捕丹墨商船,“显系夺中华之权”。 经严正交涉,普舰释放了二艘丹墨商船,并对第三艘予以折款抵偿。 这件事,开启了东亚文明对国际法的重视。 2,幕末凶作的粮食大饥荒是真的。 其在1865年初见端倪,1866年酿成大祸。这个粮食紧缺,一直持续到1872年还没有平息。 因为大饥荒,幕府治政的根基被大大动摇了,这是维新倒幕能成功的重要背景。 3,西洋诸舰闯入摄海 真实事件发生在庆应元年九月(1865.11)。 继1864年四国炮击下关后,庆应元年九月(1865.11),英、佛、米、兰四国使臣,不顾幕府提出的中止交涉请求,由克因格提督乘坐的英舰公主号为首,带领其他9 艘舰(英5 、佛3 、兰1),进逼摄海。 当时提出的要求是三点,1)大坂、兵库提前开市开港;(2)改订税率;(3)敕许条约等3 个条件。 当时危难之下,扶桑朝廷同意了敕许和改税,但不许可开港——不是不许可提前开港,而是坚决不同意继续开港。 当时,英人新任公使帕库斯为不能提前开港而大为不满,但在佛兰西公使罗修斯的调停下,以上述的内容为准结束了谈判。 之后,在1866年,英人帕库斯开始绕过幕府而独立接触萨摩、长州等诸藩。 而佛人罗修斯,则开始和幕府加深合作,大借款和横须贺炼铁所深入的合作,都是发生在1866年。

前往App,全本免费看! 付费购买本章节
第五十一章 狂澜始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