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幕府颁布的“试行法令”将坦庵先生和小栗忠顺手里的事务剥离了大半,小栗对此非常不满,坦庵先生在密谈中劝诫了他,并趁机让大久保给直秀传话。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这是坦庵先生的原话,借《周易•系辞下》中的名句要求直秀忍耐,另外坦庵先生也承诺他会替白主奉行所美言。
这次谈话一共有三人参与,按地位高低依次是身兼韭山代官、勘定吟味役、海防挂三役职的江川、御目付小栗......
PS: 写了一天才写出一章,惭愧! 主人公有好几章都没在C位出现了,这是因为黑船来访对幕府和扶桑的冲击力非常之大,锁国两百余年,被外人打上门来一下子就全懵了。 书中因为有人提前报信,所以幕府的反应还不是那么激烈,其实黑船两次来访后,幕府的革新力度非常之大,书中考虑到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因素,只是把部分革新内容提前了两年。 这几章都是在讲幕府在大敌压境国门将开时各方的反应,当时充满了诡计和背叛,昔日的对手成了伙伴,平时的联盟变成了敌人,在外力的压迫下千姿百态(窘态百出)。 现在还没出场的是外样大名和扶桑小朝廷的势力,这个准备放到第三卷暴风骤雨里。 第二卷马上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不写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难为大家了,在此多谢包容和耐心。 PS: 赖山阳(1780-1832)江户后期的历史学家、儒者。安艺(今广岛县)人,生于大坂。名襄,字子成。号三十六峰外史,通称久太郎、德太郎。赖春水之子。自幼好读史书,长于诗文。14岁受柴野栗山影响,读朱子的《通鉴纲目》,立志于史学研究。18岁入江户师事尾藤二洲,又受教于山崎派的服部栗斋,学习经史和诗文,并兼攻国史。21岁因提倡扶桑皇室亲政,思想与藩国及家庭之间均不合,脱藩出奔京都,旋被追回,被幽禁达7年之久。其间著《扶桑外史》22卷,献于松平定信,一举成名。该书文体模仿《史记》,贯穿着强烈的尊王精神。后又撰《扶桑政记》,崇孔孟,尊王室,批判国学、神道和佛教,以南朝为正统,对幕末的尊王运动颇有影响。 ——以上资料来自网站“百科故事” 。 下面是流传甚广的赖山阳的三首诗 读郑延平传(赞颂国姓爷的) 九土茫茫谁丈夫, 何图万火出东隅。 公卿争下穹庐拜, 节义翻归鳞介徒。 孤岛鱼盐新版籍, 一家冠带旧唐虞。 英魂千载游桑梓, 可问楠公父子无? 楠公别子图(写楠木正成父子离别) 海甸阴风草木腥, 史编特笔姓名馨。 一腔热血存余沥, 分与儿曹洒贼庭。 谒楠河州坟有作(怀念楠木正成功业) ---有点长,但被人评价为“重笔浓墨,奇幻瑰丽,气氛诡秘,感情激烈”。我也欣赏不大来,我觉得结尾一句还是不错的。 东海大鱼奋鬣尾, 蹴起黑波污黼衣。 隐岛风云重惨毒, 六十余州总鬼虺。 谁将只手排妖氛, 身当百万哮喊群。 挥戈拟回虞渊日, 执臿同锄即墨云。 关西自有男子在, 东向宁为降将军。 旋乾转坤答值遇, 洒扫辇道迎銮辂。 论功睢阳最有力, 谩称李郭安天步。 出将入相位未班, 前狼后虎事复艰。 献策帝阍不得达, 决志军务岂生还。 且余儿辈继微志, 全家血肉歼王事。 非有南柯存旧根, 偏安北阙向何地。 摄山逶迤海水碧, 吾来下马兵库驿。 想见诀儿呼弟来战此, 刀折矢尽臣事毕。 北向再拜天日阴, 七生人间灭此贼。 碧血痕化五百岁, 茫茫春芜长大麦。 君不见:君臣相图、骨肉相吞, 九叶十三世何所存。 何如忠臣孝子萃一门, 万世之下一片石,留无数英雄之泪痕。
首页
书籍详情
写书评
章节下载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