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六十九章

蝇营狗苟

皐月初六,郡奉行吉田东洋和家老福冈宫内联袂来访,名刺一递进来,直秀就乐了——这两位平时不对付,高知城下人尽皆知,这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原来昨天高知城里发生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故事。

昨天菖蒲节是土佐上士登城给藩主贺礼的日子,土佐山内家两代家主都在,贺礼过后家主宴请重臣,席间就出了乱子。

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别看土佐国偏远,但勾心斗角的事一样也不少。

十二代家主丰资的亲生儿子都没能长大成人,他只好从分家过继丰熙接任山内家十三代家主。

隐居的老公丰资本来就不是自愿退位的——天保凶作之后土佐山内家财政恶化,无论是家中直属的上士、农村的乡士还是领民,没有不骂的,丰资搞了十几年的节俭令和农政,啥起色也没有,丰资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天天一堆破事搞的自己连喝花酒的时间都没有,他一怒之下将家主的位置传给了丰熙。

可怜丰熙,他上台就背负着振作藩内经济的重任,但几个主要的家老都不配合,“老藩主都管不了我们,你算什么?”

按道理,丰熙作为一国之主,对不服的手下应该是生杀予夺的,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坑爹的幕府规定各大名都要参觐交代,也就是轮流到江户配合将军治理大政,说白了就是幕府不放心,把各家大名都放到眼皮子底下监视起来。

宽永十二年(1635年),三代将军家光修订了《武家诸法度》,明确了“参勤交代”的内容,其中规定:大名必须两年一次到江户参拜将军,并且要在幕府执勤一年,正妻、世子常年要生活在江户,家中重臣也要分批陪同诸侯前往江户。

算上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名在领地待的时间很短,例如山内家,家主两年才能在领地里待九个多月,所以藩政基本都落入到一门众和几个家老手里。

高中级武士的家格和俸禄是世袭的,不能说没收就没收,不然这些武士弄点乱子再跑到江户告状,幕府一个“领内不靖”的呵斥,弄不好家主就被隐居了。

本来,各藩都是这个鬼样子,很多藩的内部都分成江户派和本地派互相争斗,丰熙只要徐徐收拢人心,作为家主自然有人投靠,但丰熙年轻气盛,提拔了中层武士组织的虎鱼组来和待价而沽的家老们对抗。

原本丰熙有大义的名分,压制家老还是不成问题的,可他没哄好隐退的老藩主丰资,本来丰资让出家主是准备支持丰熙改革的,可这权利一放下丰资的心态就起了变化,被几个家老挑唆,逼着丰熙罢免了虎鱼组的几个骨干,最后丰熙的新政不了了之。

丰熙改革不成但还是家主,实权虽然被几个家老架空,但他还是能做事的,他又扶植了几个心腹,挑头的就是吉田东洋。

土佐国两代家主在天保年间改革的主要措施都是紧缩财政、禁止农民经商、严禁商人买地,吉田东洋作为郡奉行在安艺郡推行政令,手段粗暴、民怨愤腾,这就给了几个家老攻击的借口。

吉田过完节就要回安艺郡了,停留在高知的时间不多,所以在席间他就向丰熙禀报了有幕府旗来高知的事情—— 他不禀报不行,直秀的私塾许可是他写的条~子,摘不干净。

几个家老趁机群起攻击吉田,什么交接幕臣心怀不轨之类的大帽子可劲地往上扣,另外安艺郡那些破事也都翻出来了,只有家老福冈宫内暗暗叫苦,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吉田卿,你仔细说说详情”,果然,丰资、丰熙一听到有两个旗本游学到本地,顿时两眼放光,山内家是靠知情识趣才得了土佐国这么大的地盘,不过一直没搭上什么幕府高层,这天上掉下来的机会,把握好了,朝中有人好做官,到时再从幕府借它个金十几万两岂不是美滋滋?

“臣对此到倒是也略知一二”,福冈宫内赶紧截胡——麻将这两年风靡扶桑,截胡也成了流行语。

福冈宫内先把直秀和坂本家的渊源说了一通,因为坂本家是福冈的属下,他先把自己摘干净,然后他拿出直秀一行人在码头关所的登记信息,随后根据手形里的领地名称和小栗的苗字,一通操作把小栗家大身旗本的身份给扒出来了。

“嚯——”,山内家看到大鱼之后就准备立即下手,立马要邀请两位旗本到高知城里一序,福冈宫内见状赶紧劝说,幕臣结交外藩传出去不好听,这事得从长计议,我和吉田先去探探路,于是这才有了这次的拜访。

直秀把人请进来,谈了几句发现福冈拐弯抹角地往小栗身上扯,他就赶紧把小栗请过来,这事不该他作主,是好是坏都是小栗自己的事。

今天私塾放假,小栗正和村田永敏等人闲谈,别看村田平时不善言谈,但他一说就是干货,颇得小栗喜欢,学次郎和两个狗腿在一边帮腔,几人谈性真浓。

虎之助过来请小栗,小栗挺烦这些迎来送往的破事,但直秀有请,他也捏着鼻子过来应付。

吉田东洋冷眼看福冈如何勾搭,福冈先说了些仰慕的话,小栗不置可否,这奉承话他在江户都听腻了,土佐乡下地方水平不行啊;福冈看话不入港,又转进到风雅之事,小栗性情粗暴,幕臣组织的风雅聚会都不愿意请他,他也因此颇为鄙视所谓的风雅之事,茶道、插花,具体的细节小栗知道的也不多,过了没多久就又冷场了。

直秀作为主人,只好说些调和的言语,之后和吉田再次确定了出发去安艺郡的时间,福冈只好悻悻然跟着吉田告辞。

“蝇营狗苟之辈”,等人走了小栗就对直秀抱怨。

“鸡鸣狗盗,缓急间也能成事,大丈夫应有容人之量”,直秀趁机给小栗灌鸡汤,小栗撇了撇嘴,扬长而去。

翌日一早,吉田东洋带人过来汇合,直秀把学次郎、孩子们及水夫留下,和小栗带着其他人出发。

吉田的队伍里还多了一位山内家的武士——山内丰信。家老福冈宫内回到高知城禀告,他不说自己不太受欢迎,他只说确认过了,小栗确实是大身旗本上野介小栗忠高的公子,那个旗本堀直秀对小栗殿百般奉承,估计是个普通的旗本,为了更进一步,家主不便出面的,能否安排个一门众去拉进关系。

藩主丰熙一听大喜,确实是条大鱼,而且难得平时一问三不行的福冈宫内如此知情识趣,他就安排自己的亲弟弟丰信参与此事。

丰熙出身在山内分家,亲身父亲是丰著,丰信是他的血亲弟弟,今年十九岁,和小栗忠顺、直秀年龄相仿,隐退的老公丰资也觉得上进的路子还是攥在自家人手里好,他出言肯定,这事就定下来了。

山内丰著因为偏帮亲儿子丰熙,这一年来被打压的不行,丰信也被几个家老压制,目前赋闲在家,听到这个消息,他大喜若狂,赶紧和吉田东洋了解了一下小栗和直秀的喜好,结果兜头被泼了一盆泠水。

丰信是土佐著名的花花公子,平时风流倜傥,琴棋书画都有涉猎,结果吉田告诉他,这两个江户来的旗本,别看年纪轻轻,但成熟稳重,我派人打听过了,除了吃没啥爱好,对了,兰学你懂么?人家爱好这个。

丰信听了哀嚎,兰物这玩艺贼烧钱,土佐玩这个的少。

山内家紧急给吉田调济了几匹马,江户平时只允许二百石以上的武士乘马,英子没玩过,她架笼也不坐了,招呼直秀给她牵马,玩的不亦乐乎。

在伊豆韮山小栗就看出英子在堀家地位非凡,但一路上英子把他照顾的舒舒服服,对他也非常尊敬,他也就容忍了英子的各种出格之举,毕竟路上不能贸然得罪给饭吃的人。

至于山内丰信、吉田东洋,他们搞不清楚英子的出身,也不便贸然发声反对,旗本的夫人说不定是哪位大人的爱女,装看不见得了,省得意外得罪人。

但英子也没欢乐多久,随着离开高知,路上见到的行人和路边的农夫看起来穿戴越来越差,路边的房子也越来越破败,英子骑在小马上也没了兴致。

“韮山之民与此大不相同”,小栗有疑惑就问直秀,也不顾及边上山内和吉田的脸色。

直秀轻声跟他解释——不解释这位爷闹起来场面更难堪,幕府掌握着扶桑的金银铜三货的大矿,又通过以三都为首的大商人控制了经济命脉,御领又是一些出产丰盛的好地方,所以领民的负担就比较低, 农夫的田租一般五公五民就到顶了,有些代官还搞出四公六民的爱民之举,当然生活好了。

至于韮山,江川家世袭代官,代代发展农学,虽然伊豆是所谓的偏远山区,但国产经营和农产品种植都不差,当然比土佐强了。

至于都市圈的虹吸效应,先吸的也是御领之外的诸侯,只是这点不能摊开讲。

“长防两国、肥前、萨摩诸国,发展国产,也是不差”,村田永敏在一边补刀——他最近成了小栗的御用顾问,养成了回答小栗层出不穷各种问题的习惯。

直秀瞪了村田一眼,结果村田没看到,直秀直接抑郁了。

小栗听了若有所思、山内和吉田听了尴尬不已。

“这次安艺郡之行,还请两位殿下多多指教”,尬聊也得聊,山内以目光逼迫吉田表态。

直秀满口答应,争的是天下,苦的是百姓,直秀到土佐来的目的就是这个,先推动土佐的经济发展,再据此带动四国岛,虽然据说未来吉田搞藩政改革搞的不错,但多添把手何乐而不为。

PS: 参觐交代,亦称参勤交代,是德川幕府控制各地大名的一种手段,各地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宽永十二年(1635年),三代将军家光修订了《武家诸法度》,明确了“参勤交代”的内容,其中规定:大名必须两年一次到江户参拜将军,并且要在幕府执勤一年,正妻、世子常年要生活在江户,家中重臣也要分批陪同诸侯前往江户。 具体是每年四至六月,全国各地的大名都要轮流上京赴任,而诸大名的正室和世子则需常年定居江户,算是一种变相人质。 轮番方式是京都、大阪以东的东国大名在江户住了一年后,第二年可以归国,取而代之的是京都、大阪以西的西国大名上京赴任。关东地区的大名因距离近,赴任期间是半年;边远地区如对马是三年一次。 其实在三代将军家光之前,各地大名已经有此习惯,但上江户的日程各行其是,三代将军只是明确规范而已。 全国有二百八十多家大名,除去常驻江户的定府大名和对马、松前两家大名,其它的大名每隔一年都要来一趟仆仆风尘的旅行。 江户时代把大名参觐交代的旅行队伍称为大名行列,直到今天,如果领导前呼后拥的出行,也被揶揄为大名行列。 大名行列既然是一国之主的队伍,自然代表了各藩的脸面,彼此免不了竞短争长,甚至为了摆场面,打肿脸也要硬充胖子。于是,排场越来越大,除了人数,携带的物品也成了攀比队形,除了一般旅游用具外,其它还有寝具、洗澡桶、便盆、餐具、泡菜桶、围棋、象棋、猫、狗、小鸟……总之,林林总总,应有尽有。百万石的加贺前田家连洗澡水都从金泽一路运到江户,途中又为了怕遭人毒害,米、味噌、酱油之类的副食品也一应俱全,每餐都由专属厨师亲自烹煮。 不过这些都只是行囊队,没什么看头,真正可以别苗头的是骑兵队、步卒队、长矛队、火绳枪队等。其中尤以长矛队最出风头,不但个个高头大马,相貌堂堂,身上的衣服都经过精心设计,舞起长矛来更是威风凛凛。看热闹的民众只要一看长矛形状和制服,便能辨认出是哪一家大名的行列。不过这种排场,通常只在路过村落或抵达住宿处时,才会重整队伍秀给民众看,没观众时也就随便多了。 参觐交代旅途中的花费越来越多,逐渐成了各藩财政的重大负担,据说有小藩的参觐交代的旅费占了藩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 例如御三家之一的纪伊德川家,从和歌山出发,经过大阪、京都,顺着中山道来到名古屋,再沿着东海道进入江户,全程距离大约六百三十公里,总计花了十七夜十八天,每天平均距离是三十五公里。途中应该还要拔山涉水,因而遇到平坦道路时,大概一天要走五十公里路。纪伊德川家是御三家之一,当然要充排场,根据记录,每次的旅游经费大约金一万五千两左右。江户庶民收入最安定的是木匠,木匠一年的收入是二十五两,也就是说,一次参觐交代要花一个木匠六百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旅游途中必须通过其它藩领土,到时候又免不了送些土产什么的,到了江户不但要谒见将军、老中,更得向左邻右舍的大名和旗本打躬作揖,礼物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之后更要在江户待一年,据说当时参觐交代的整体费用占了各藩财政的一半甚至七八成的收入——这点存疑,这么算的话花费太多了,但花费高是确凿的。 为此诸侯想尽了办法。西国的藩到大坂后再走东海道入江户,到达大阪之前以水路为主(这样可以便宜很多)。 另外还有临时雇人的办法,实际上参勤交代雇人通过主要驿站以应付检查的方法是常态,出发时队伍很大,但是走出领国后大部分人就回去了;到达江户附近时会让住在江户的本藩藩士出来再组成大阵势进入江户。 也有很多小藩的藩主一辈子基本在江户度过,不然根本出不起旅费。 1642年,幕府又将谱代大名的轮换时间点从四月改为 2月,外样大名改为4月,谱代大名中的关东、东海道的大名定为9月。 后来,1717年(享保二年),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颁布《享保令》,参觐交代的时间点逐渐固定: 御三家中的尾张、纪伊两家在国在府各一年,以3月为期,而水户藩家主则常驻江户。御三卿的家主也定府于江户。 关东八州和东海道的谱代大名在国在府各半年,分成两拨,每年2月、8月参觐交代。其它大名在国在府各一年,分成东国、西国两拨人马,每年四月参觐交代。 例外的是地处要害之地的大名,不分东西,交替参见。例如作为长崎御番的福冈黑田家和佐贺锅岛家,就是交替参见,而且在江户定府的时间也缩短为百日。 参觐交代的影响深远,大名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领地,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不是呆在江户,就是在前往江户的路上,或者是返回领地的途中。特别是那些外样大名,领地偏远,来回一趟,一年就没剩下几个月。当然,对于那些离江户比较近的大名,幕府也相应延长了他们在江户的时间(就是前面说的“定府”)——总之幕府尽可能的减少大名在领地的时间。大名长期不在领地,藩政大权只能交给家臣团处理。这使得到了幕末,一些大名被家臣们架空。当然一般家臣的人数较多,领地又小,单个家臣没什么能力单独掌权。 1862年(文久2年)闰八月,幕府进行文久改革,将参勤的时间改为3年一次(1次为100日)。1864年(元治元年)禁门之变后,幕府打算改回原有制度,但是愿意执行的大名不多。第二次长州征讨后,幕府威望丧尽,许多大名遂不买幕府的帐,参勤交代事实上名存实亡。1868年戊辰战争后,幕府“树倒猢狲散”,参勤交代也随之终止。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六十九章 蝇营狗苟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