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上架感言,翻了自己已经发出去的。
30万字。
我其实有写书总结的习惯,但很少以这种形式写出来。第一本浮沧,从前面的步步艰难,到后面的摸索试探,逐渐有些明悟,其实下了不少功夫,如果真的要把思考的时间拎出来,比起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只多不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还是一个新人,拧着脑袋想要写出什么道理,我做不到,我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吃过的苦,都无法支撑我,写出那么一个以说教和讲道理为核心的故事……万幸的是,我写不出来,也不想这么去写。
通过上一本书,我知道了自己的弊端,也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并且试着去扬长避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
我只是想写一个纯粹的故事。
在我走过的二十一年里,有很多人告诉我,路是这样的,你该这么走,有人帮我规划好了“主线”,有人帮我堵上了“岔路”,直到有一天,我走到了四岔路口,再没有人拦着我,也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走。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豁然开朗,其实从哪个方向走都是可以的。
有些规矩是用来拦住行人的,但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走,那么它一定拦不住你。
我要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了。
若生而不自由,处处为桎梏,该如何自处?
故事很长,我要写的,是一个能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故事,所以个别的章节,第一次读来无味,如果等到全篇写完,再重新去读,会觉得别有一番意思(譬如第二卷第二十章“秋意浓”)。
现在的主线还停留在巷杀结束的章节,宁奕即将失去教宗的庇护,即将开始一个人,面临暴风骤雨的到来。
周游在跨越西境长城的时候对宁奕说,你如果站得够高,那么那些规矩,都是拦不住你的。
但其实周游错了,很多规矩,是生来伴随着的。
西岭的孤儿,因为生下来尝遍了世间的辛酸冷暖,所以他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便与正常人不一样。
在红符街的那一拳,不惜代价的打出去,打在应天府的脸上,打在大隋律法上,其实就是打在规矩上。宁奕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譬如蜀山的颜面,赵蕤和徐藏的声名。
如果事情可以就此解决,那么便安然无虞。
如果事情会越闹越大,而且再给宁奕一次选择的机会。
他仍然会如此抉择。
这大概就是我想说的故事…...
此身为剑,破矩为骨。
不崇道理,不绕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