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以实力说话的晚唐,没有人能阻止张寻退出忠武军。大唐天子无力约束他的节度使,杨复光同样无力约束他的八个都将。忠武八都将之所以能追随杨复光,一是因为能给他们带来“富贵”。二是他们都还羽翼未丰,暂时没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富贵”。
然而张寻似乎已经不太一样。凭着收复邓州之功,他当上了邓州刺史。与其余七个都将相比,他有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办的资本。
自认为是大唐忠臣的一些人,会看不起张寻的作为。而更多的人,则是暗自以张寻为榜样,打算今后有样学样。不过相同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张寻的选择可以理解。除了杨复光。
正在襄州处理母亲后事的杨复光,接到张寻请辞的奏报时,气得差点跳起来。他以拐杖狠狠触地,说出了似乎很多人都曾经说过的台词:“小兔崽子!翅膀硬了!要飞了啊!枉我还以为你对大唐忠心耿耿,还为你向皇上讨来邓州刺史的位子,你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要另起炉灶,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杨复光当时就写了一封措辞极为严厉的回信,拒绝了张寻的要求,派人送回邓州。
不过送信的走了没多时,杨复光又突然反悔,叫人将前信追回。又重新写了一封。
张寻最后收到的,已经是第二封信。信中杨复光措辞较为温和,先是肯定了张寻的几个请辞的理由,认同刺史的岗位更重要,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接着话锋一转,说请辞之事极为敏感,如果张寻立即“功成身退”,会开一个不好的头,怕日后诸将纷纷效仿,影响到讨贼大业。因此建议张寻暂时保留忠武军军职,但实际军中事务可交由偏将契必阿大处理。并同意任命契必阿大为忠武军第二军都指挥副使。
接到这封信,张寻也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当众“辞职”一时爽,事后也有些后悔,怕自己先斩后奏,杨复光那关过不去。没想到,老宦官竟然如此善解人意。
他哪里知道,杨复光差一点就动了要除掉他的心思。
张寻按照之前与奚康设计的“偷梁换柱”之法,将忠武军第二军大换血。只留了契必阿大的七杀都一百老兵做骨干,其余缺额全部用在淅川俘虏的朱温军士兵补充。这些兵倒没什么反对意见。他们今天做贼兵,明天又做官兵,好多人已经如此往复好几次了,都已习以为常。
契必阿大虽然升官,却闷闷不乐。他虽是个粗人,也隐隐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张寻体察到了这种情绪,特意单独宴请了他。二人彻夜长谈,才终于让契必阿大重新振作了起来。不久就带着新编忠武第二军,斗志昂扬的向驻防地新野县进发了。
彻底摆脱了鹿晏弘的骚扰,张寻终于能放开手脚治理邓州了。邓州长史曾慎远这时也已将全州的户数和人丁数清查完毕。邓州六县,穰县(州治)、南阳、向城、菊潭、淅川、新野,一共有2万2000余户。人口11万8000余人。实际人口只有户册中记载的数字的三分之二。但已比预想中要好。
张寻直接控制的穰县和向城县,就占了全州一半的人口。剩下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南阳县。新野、菊潭和淅川三个县的人口加起来是另外四分之一。
目前南阳已经落入了鹿晏弘手中,第六军领完军饷,就直奔南阳去了。
其余五县不是在张寻直接掌控之下,就是在亲张寻的势力手中。可以说邓州已经基本上是张寻的天下了。在给足了百姓免税、大赦等甜头之后,他开始扩充军队。
向城还是张寻最主要的兵源地。并不是因为向城人口多,而是只有这里的百姓当兵热情最高。短短几天时间,就在向城募得新兵两千人。几乎每三户,就为张寻贡献了两名士兵。在人口三万余人的邓州州城,张寻只募得八百余新兵。平均每六户才出一人。这两地不同的参军比例,基本能够反应出张寻在两地不同的支持率。
除了邓州和向城,其余几个县并未征兵。即便如此,2800余新兵,1000多忠武军老兵,600向城新军,也组成了一只4500-人的大军。张寻头一次的,有一点兵强马壮的感觉了。
这4500-人,又将其分为九营。每营500-人。其中裴仲、裴礼分别为前营、后营指挥使;黑齿暖男、马钊分别为左营、右营指挥使。
另外重建了马军,任命裴仁为马军都将。总人数为1000人,分为左、右两个骑营,指挥使分别是王渑和耶律苏察。战马虽然还没有全部到位,但这些人也已经按照骑兵的训练方式开始了训练。
施惊墨继续做他的“特务头子”,但“踏白都”也扩军到500-人,并由张寻亲自赐名“踏白营”。这500踏白营军士并非全部是间谍细作,更吸收了一些个人搏击技艺高超者,作为一种特种兵式的存在。踏白也分为两都,分别交给白有庆和“退役卧底”夏侯云统领。
“蹶犀校尉”契必鸿接替生死未卜的褚良,执掌中军护卫营,担任“押牙”,统领500牙兵。辎重都头肖虎,继续做他的“万年后勤”,指挥500-人的“辎重营”。
这样的兵力,如果再算上契必阿大的新编忠武二军,以及李暮在淅川经营的一只“淅川军”。已经足够跟杨复光的“忠武七都”叫板。强军在手,张寻才感觉自己已经牢牢掌控住了邓州。
扩军完成后,张寻反而变得更忙,每天不停往返于各营之间,视察士兵训练情况、关心士卒日常生活。此外,他还要进行一项更加重要的工作:思想教育。
他命木匠制作一块长方形的大木板,将一面磨光,刷上墨汁,晒干之后,用木架竖起。称之曰“黑板”。每次张寻在军营视察结束之后,都会当着全营将士的面,做一场演讲。演讲时,他会用滑石时不时的在黑板上写写划划,记录下一些他认为特别重要的字句。滑石在唐朝本是一味非常常见的中药。张寻竟然拿来当作粉笔使用。
这一次又到黑齿暖男的左营视察,张寻在黑板上刷刷刷写下一行字,然后郑重的念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张寻竟然把一千多年后的人说的话,拿来教育唐朝士兵。
“黑齿将军,你来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黑齿暖男最近特别陶醉于别人叫他将军。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竟然也成了将军。实际上他离最低级别的“游击将军”衔还差好几级,现在不过是一个正七品的致果校尉。但对于他们这些营级指挥使,军中已经普遍以将军相称。黑齿暖男当兵的第一天起,梦想就是成为节度使。但什么时候能当上将军,他想都不敢想。如今美梦成真,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听见张寻叫他“黑齿将军”,他心里美坏了,大脑却不转个了。不过即使转个,这两句书面用语,他也只能似懂非懂。
黑齿暖男努力想了想,又囫囵默念了两遍,一拍脑门,有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兵就得不怕死!临阵绝对不能逃!”
“呃……这么说也不能算错。”张寻还是得给黑齿将军留点面子:“不过更准确的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件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挺身而出,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张寻停顿了一下,让下面这些士兵消化一下,接着说:“最近邓州民间,有这样的传言,说我张寻,因为计较个人的得失,而退出了忠武军,拒绝继续为朝廷效力。呵呵,你们都是我的同袍,应该最了解我。你们说,我张寻是不是那样的人?”
“不是!”
“那你们自己说,作为我张寻手下的邓州军,你们是不是那样的兵?”
“不是!”
“说得好!我虽然退出了忠武军,但是我永远为监军杨公效力,永远为大唐效力!杨公出兵关中之日,就是我邓州军为国尽忠之时!收复长安!迎回天子!”
“收复长安!收复长安!”
张寻就像一只极为爱惜羽毛的鸟雀一样,十分重视维护自己在邓州的形象。每次有不利于自己的流言出现,他都会有所行动,反击流言。而且,他还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麾下的邓州军,他们这支军队之所以组建,不是为了守土,也不是为张寻个人开疆拓土,而是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打败黄巢,收复长安。今日的一切训练,都在为将来的关中一战做准备。张寻想以此解决这支军队“为何而战”的问题,让哪怕最普通的士卒,也有一个当兵的理由。
不过这支邓州军成军后的第一次行动,目标却是小县新野。
中和元年八月初三,张寻亲率三千邓州军,直抵新野。此时新野城已经被五千大军团团围住。围城的竟然也是唐军,不过是来自襄州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的兵。
刘巨容为何要围困新野?冲突的起因,还要从契必阿大的新编忠武第二军抵达新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