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封推感言

今天首页大封,所以又有了这一篇感言。

这本书才写了不到六十万字,感言倒是写了四个了,略感矫情。《将骨》的第一篇感言,是九十万字上架的时候,那会儿还忘记了封推感言这事。

其实追过将骨的人都知道,那时候我更新真的是很渣的,一百六十万字硬是让我写了十三四个月。结果,对于那时候还是新人的我来说,将骨的成绩倒是说得过去,虽然订阅很菜。这本书呢,不到三个月,写了六十万字,更新与我而言,可谓勤勉已极。七月那个渣渣,也是老作者了,《大唐道君》跟我同一天发书,现在才三十万字出头。我想说的是,我写得很努力啊,结果,十国的成绩对一个老作者来说,有点菜了。

长河给我们开会的时候,拿十国当过教材,说这本书写得其实没什么问题,为何成绩没起来呢。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之外,硬伤在于前期主要矛盾凸现不够。说得再明白些,故事开始的时间早了些。要是往后挪个十年,你们就能在一开始就看到一个逆天的少主,不停拿大耳刮子抽那些“未来皇帝”的脸。

之所以故事早发生了十年,不为别的,为逻辑性,为合理性。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不可能一穿越就能逆天,就能对付那些老谋深算,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老油条们。写历史文要讲逻辑,得合理,所以就有了本书主角的早早布局,而后成竹在胸的,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付他的宿命敌人。

我是一个很讲逻辑的作者,在将骨的一篇文章中,我就说过,一个人穿越到战国,要以一个小国家,去破秦国变法后数十年明主和大才共同蓄积起来的实力和大势,没有几十年变法强国去提升综合国力,根本不行。

你们也别批判我了,因为我已经清楚认识到这种观念带来的严重后果了。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当然,我不会抛弃逻辑性与合理性,就像我不能抛弃这本书的设定一样,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对接下来的情节做一些修正。

说了等于没说?

这就对了。追根揭底,网络小说的立足点,在于爽和打动人。多的就不提了。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对五代的历史,我自认为还是比较了解的。《旧五代史》和蔡东藩的《五代》,我是相互印证着看的。说别的不敢自夸,说到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呵呵。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改动和侧重,这涉及到本书的设定,以及情节的需要。毕竟,这是一本小说,不是教科书。但逻辑性,不敢说百分之百,肯定有保证。

遥想当年,其实我初中的时候历史经常拿满分的,高中虽然没有满分的历史考卷,大学也没专修历史,不过对历史的见解,不能说多专业,肯定不会太狭隘。毕竟书房中各种涉及历史的文本一大堆,而我又自认为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人。

最后,得说一句,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考据流作者,所以我不会花费太多文字去介绍那些文献资料。

末了,得诚挚的伏地而拜,长喊一声:求订阅,求票!

同时,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和本书的兄弟姐妹们!

————————

最近读刘宋史,给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人物和故事。

刘宋,就是那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所一手建立的王朝,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方割据政权,和赵宋很像。

魏晋时期,是门阀的黄金时代,门阀士族把控政权,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创建刘宋的刘裕,只是一个升斗小民,虽然有帝王血脉,但和刘备一样,早混成老百姓了。

很多人都知道韩信先受胯下之辱,后成诸侯王的故事,而在刘宋,刘裕有个孙子叫刘彧,在做王的时候,被他做皇帝的侄子刘子业抓到宫中,关在笼子里,当猪养,时时拿他出来取乐,取名“猪王”。刘子业时年十七,一回刘彧惹恼了他,他狠揍了刘彧仍然不解气,说“等打完了这厮,将这头猪宰了,咱们吃猪肉”,幸得旁人相劝,刘子业才决定暂缓,等他儿子出生的时候,再拿刘彧来吃。

就这么个朝不保夕的人,竟然成功刺杀了皇帝,夺了他的帝位,自己当起皇帝来。

刘彧当皇帝后,有人造反,史载当时普天同叛。因为刘宋都城在建康,所以刘彧只控制了沿江数郡。就这样,还被刘彧翻盘了。要说刘彧是个雄主倒也罢了,偏偏他是个昏君,刘宋败亡,就是在他手里折腾的。可见世事无常,不能想当然。

刘彧平叛时,他麾下有个将领叫沈攸之(这时间段挺多人名字叫某某之的,出现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去与叛将刘胡交战。刘胡是个有名的,在叛军里面儿是头号大将,时官至辅国将军。但就是这个刘胡,再给江水下游的友军送粮时,做了件搞笑的事,他把装满粮食的布袋严实地捆在船上,然后把船翻过来,顺流漂向下游友军。结果,中间的沈攸之一看江中漂来这么多翻船,感觉可疑,打捞起来一看,满是军粮,真是嘴都笑歪了,立即照单全收。

刘胡搞笑也就算了,他主子邓琬不仅不引以为戒,紧随其后继续搞笑。为了给刘胡送木材备战,他将五千片上等木板,也投到江中,让江水带给刘胡。结果江面起大风,风急浪大,这些木头直接冲垮了刘胡的水寨,冲坏大量舰船,然后一直飘到下游沈攸之的营前才停下来。就这,沈攸之又笑歪了一次嘴巴,依旧照单全收。

刘胡打不过沈攸之,准备逃跑,临行前对友军袁凯说,贼军势大,只能拼死一战了,你在这等我,看我率精锐去跟他们决战。说完就溜了。袁凯也机灵,立马看出不对了,马上牵来自己的宝马“飞燕”,对部将说,刘胡这王八蛋根本不是去跟对面决战,而是要跑,你们等着,看老子把他追回来。然后他骑着“飞燕”也溜了。

袁凯跑出去没几步,半路给部下薛伯珍给剁死了,薛伯珍就更能搞笑了,他带着袁凯的人头去投降官军俞湛之,本想换个富贵,没想到话还没说几句,让俞湛之把脑袋给砍了,俞湛之打包好袁凯和薛伯珍的人头,送到上头那里去请功了。

说了这么多看似不着调不靠谱的东西,最后说一个靠谱的作为收尾。

刘裕死后,他儿子刘义隆继位,史称文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位仁兄。当时称雄北方的是北魏,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此时的主子是拓跋焘。那是个很能打的家伙,他继位的时候,北方仍有数国,然后大部分给他征服了。打完家门前的,拓跋焘来找刘义隆的麻烦,领着十万步骑南下,一路所向披靡。

这一日,他到了悬瓠。

悬瓠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也是个军事重镇,在今河南汝南。但与之不相称的是,里面只有不到一千宋军。主事的是参军陈宪。拓跋焘一路走来,望风披靡,十万精锐步骑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陈宪放眼里,大手一挥,大军攻城。

然后,拓跋焘就悲剧了。

史称宋军“以一当百”,硬是把城池给守了下来。拓跋焘先是填平了护城河,而后用冲车的大铁钩去拉倒城墙,再让麾下百战老卒去猛攻,直接肉搏。当时战事惨烈程度,不忍听闻,魏军踩着同袍尸堆爬城死战,岂不用力?拓跋焘一世雄主,岂是不懂打仗的?但打了四十二天,数万步骑硬是没打下悬瓠。

悬瓠城防器械充足,宋军装备精良,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宋军打这一仗,以不到千人的队伍,取得歼敌上万的大胜,那是不要命了在拼,心里面估计就没想过能活下来。

最后,他们中没战死的小半部分的人,包括陈宪,都活了下来。拓跋焘吃了亏,烧毁大营,灰溜溜离开悬瓠,回家去了。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封推感言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