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工地沸腾了。
工匠们围着高炉又蹦又跳,有人甚至开始唱起了家乡的小调。
那种发自内心的狂欢,比过年还要热闹。
“哈哈哈!老子这辈子值了!”
“咱们真的炼出铁水了!”
“林大人就是神仙下凡!”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林浩却悄悄走到张铁柱和李三炮身边,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跟我来。”
他的表情出奇地严肃。
张铁柱和李三炮还在兴奋中,但看到林浩的脸色,立刻收起了笑容,跟着他走到一旁。
“大人,怎么了?”张铁柱有些不解,“咱们不是成功了吗?”
林浩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能听到,这才压低声音说:“别高兴得太早。”
“啊?”李三炮瞪大眼睛,“大人,这铁水不是挺好的吗?”
“这只是开始。”林浩的语气很沉重,“我们得到的只是铁,但凉州需要的,是钢!”
两人面面相觑。
“大人,铁和钢有什么区别吗?”张铁柱挠挠头,“都是硬邦邦的金属啊。”
林浩叹了口气:“铁太软,钢才硬。用铁做的农具,用不了几天就卷刃。用铁做的兵器,一碰就断。”
“那……那怎么办?”李三炮急了。
“继续干!”林浩拍拍他们的肩膀,“今晚就开始建炒钢炉!”
正说着,马周走了过来。
这位监察御史的脸上还带着震撼的表情,显然还没从刚才的冲击中完全回过神来。
“林大人。”马周的声音有些颤抖,“铁已是神物,为何还不足够?”
林浩看了看马周,又看了看远处还在狂欢的工匠们,做了个手势:“马先生,您跟我来。”
两人走到高炉后面,这里相对安静一些。
林浩指着远处的农田,又指了指更远处的边境线,声音低沉:“马先生,您以为我搞这些,只是为了好玩吗?”
马周摇摇头。
“凉州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
林浩的表情变得严峻,“去年秋收勉强糊口,但人口在增长。今年若不大力提升农具效率,明年必有饥荒。”
马周的脸色变了。
“还有边境的吐谷浑。”
林浩继续说,“看似被打退,但他们随时会卷土重来。我们现有的兵器,根本无法形成代差优势。”
“代差优势?”马周不解。
“就是碾压式的装备优势。”
林浩解释,“他们用青铜刀,我们用钢刀。他们穿皮甲,我们穿钢甲。这样才能以一当十。”
马周倒吸一口凉气。
“无论是造出更多更好的农具,还是打造更锋利的武器、更坚固的铠甲,都需要一样东西——优质的钢材。”
林浩的眼神变得锐利,“我们没有时间庆祝,我们是在为活下去而赛跑。”
这番话让马周肃然起敬。
他终于明白了,林浩想的从来不是长安的封赏,而是这片土地的生死存亡。
他是一个纯粹的建设者。
“林大人……”马周的声音有些哽咽,“下官明白了。”
林浩拍拍他的肩膀:“走吧,该干活了。”
两人回到人群中。
工匠们还在兴奋地议论着刚才的成功,但林浩一出现,现场立刻安静下来。
“弟兄们!”林浩跳上指挥台,“刚才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工匠们面面相觑。
“我们炼出的是生铁,但生铁太脆,不能直接用。”林浩拿出一张新的图纸,“现在,我们要建炒钢炉,把生铁炼成钢!”
“炒钢?”张铁柱好奇,“钢还能炒的?”
“当然能炒!”林浩展开图纸,“就像炒菜一样,把生铁放进炉子里,用大火炒,炒出杂质,留下精华!”
工匠们哄堂大笑。
“哈哈,炒钢!这名字有意思!”
“林大人,那咱们是不是还得放点盐和醋?”
“放你个头!”林浩也笑了,“不过还真得放点东西——石灰石!”
他开始详细解释炒钢法的原理。
虽然工匠们听不太懂那些化学反应,但他们能理解林浩的比喻:就像淘米一样,把好的留下,把坏的洗掉。
“现在分工!”林浩立刻开始分配任务,“张铁柱,你带人搭炒钢炉的炉体!李三炮,你负责准备石灰石和木炭!王师傅,你制作新的测温工具!”
“是!”
工匠们的情绪瞬间从庆祝切换到工作状态。
刚才成功的喜悦,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干劲。既然能炼出铁,那炼出钢也不是不可能!
马周主动走到林浩身边:“林大人,我能做什么?”
“您还是老本行。”林浩递给他一本新的记录册,“记录炒钢的全过程。这套流程,以后要传给更多的人。”
马周郑重地接过记录册。
他要将这套全新的、高效的生产流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不仅是为了凉州,更是为了整个大唐。
夜幕降临,但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
工匠们干劲十足,仅仅用了三个时辰,就把炒钢炉搭建完成。
这座炉子比高炉小得多,但结构更加精巧。炉膛呈椭圆形,便于搅拌。炉壁上开了几个观察孔,可以随时查看炉内情况。
“生铁锭准备好了吗?”林浩问道。
“准备好了!”张铁柱指着一旁的铁锭,“刚才浇铸的,还有点烫手呢!”
“石灰石呢?”
“也准备好了!”李三炮拍拍胸脯,“按您说的配比,一比三!”
“好!”林浩撸起袖子,“开炉!”
第一批生铁锭被送入炉中。
橘红色的火焰立刻将铁锭包围,发出“嗞嗞”的声响。
林浩亲自拿起长柄铁耙,开始搅拌炉内的铁水。
这是个技术活,需要掌握好力度和节奏。太轻了搅不动,太重了会溅出铁花。
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动作依然稳定有力。
“大人,您歇会儿,我来!”张铁柱心疼地说。
“不行!”林浩头也不抬,“第一炉必须我亲自来,你们在旁边看着学!”
工匠们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地盯着林浩的每一个动作。
搅拌的手法,加料的时机,火候的控制,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过。
马周站在一旁,笔尖飞舞,详细记录着每一个步骤。
“加石灰石!”林浩大喊。
李三炮立刻将准备好的石灰石倒入炉中。
“嗞啦”一声,炉内冒起大量白烟。
“继续搅拌!”
林浩的动作更加用力,铁耙在炉内画着圆圈。
渐渐地,炉内的铁水颜色开始发生变化。从暗红变成亮红,从亮红变成金黄。
“温度够了!”王师傅大喊,“可以出炉了!”
林浩停下搅拌,用铁钳夹起一块炽热的钢锭。
这块钢锭比刚才的生铁更加明亮,表面光滑如镜,散发着淡淡的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