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的书房中,陈景逸坐下后就听对方说道:“孩子,你虽是石县令亲自推荐过来,但比其他未开蒙孩童年纪大,所以入我门下后,你会随之前入学的蒙童一起读书,我不会为你单独授课。”
“除此之外,你得自己弄清日后同窗所学,直至追上进度,你可愿意?”
“小子愿意!”
陈景逸毫不犹豫答应,这让方鸿暗自颔首。
他这么说,一方面是考教对方的聪慧与灵活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看看孩子是否可以与其他同窗相处融洽。
毕竟,日后考取功名做了官,有同窗这一情谊在,若双方闹得不愉快多少会有麻烦。
见陈景逸不在意,方鸿便开始正式提问。
与石文令简单粗暴的考教方式不同,他一开始向陈景逸提出的,都是一些初入学堂孩童需要了解的常识,例如指着自己的口、鼻、手、耳等位置,询问这是何物。
随后,方鸿循序渐进,自己从《三字经》中挑选出一些字句并诵读一遍,让陈景逸复述。
接连两种问题,陈景逸都对答如流。
后续几个问题,陈景逸都能回答上来。
提出这些问题时,方鸿故意喝茶时弄出声音,并且将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
这么做,是为了考验陈景逸的专注力等方面。
无一例外,陈景逸全部回答上来,并且不受外界杂音影响。
到了这一步,方鸿明白他在智力方面没问题,品性与学习潜力上,也同样如此。
轻声笑了笑后,他朗声开口,吐字非常清晰:“《三字经》有言,‘三光者’,你知道这三光指的是哪三样东西吗?”
“日月星三光!”
“那么,‘日’指的是什么?‘月’指的又是什么?”
“一天有白日与黑夜的变化,白日悬在头顶的太阳就是日,晚上皎洁的便是月。”
相对于一开始的几个问题,这些在难度上提升了一些,方鸿见他朗朗回答,面露满意神色:“很好,你能不假思索,流利地回答出这几个问题,很不错,比你早入学的那几个孩子,都没有全部答上来。”
“现在,我以对开蒙孩童来说比较困难的知识,对你进行考教,你能回答吗?”
“能!”
陈景逸依旧不曾有半点犹豫,当场点头应下。
见状,方鸿伸手朝腰间摸去,取下一块被摩挲得温润的玉佩,笑着开口:“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虽然我不知你是否听过这句话,但以你的聪慧,应当能回答上来。”
“给我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吧。”
闻言,陈景逸露出一丝笑容,朗声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变成好看的器物。方先生,我回答得对吗?”
“好!”
一时间,方鸿欣喜地拍手称赞,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你确实很有天赋,一般的孩子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回答出来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且磕磕绊绊的。”
“既然你能回答得这么快,我想知道,你对这句话是否还有其他理解?”
考核进行到这一步,陈景逸已经对这位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方鸿至少是负责的,一开始从未开蒙孩童能够知道的基础认知、语言与记忆以及逻辑与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提问,到现在拿出已经开蒙孩童需要知道的事情提问,说明对方是在一步步提升考核的难度。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说明他在教学这件事情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知道怎么快速分辨出一个孩童的能力,甚至可以因材施教。
“方先生,读书时候不能因为遇到了难题就放弃,而是要想办法克服困难,就像美玉需要雕琢一样。”
“好!”
方鸿再次大声喝彩,并感慨不已:“景逸啊,你比其他孩子都要聪慧,能快速想到这个问题,着实不简单。”
“那么除此之外,你对这句话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说完,他颇为期待地看着陈景逸,希望对方能说出一些自己期待中的话。
其实考核到这儿已经可以结束了,在他眼里陈景逸的确有入学的资格,不过他想看看,这位由县令亲自推举过来的孩子,有多么与众不同!
对面,陈景逸露出灿烂的笑容,回答道:“先生,我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就算自己的天赋再高,可以跟美玉媲美有极大的价值,但如果在读书时候因为比别人聪明恃才而骄,以后一样成为不了有用的人。”
书房里陷入了沉默,方鸿瞪大眼睛,仔细看着陈景逸,似乎要看穿此子真面目。
不知多久以后,他才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直奔陈景逸面前:“孩子,你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你刚才的回答,许多入学数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孩子,都回答不上来,你却能弄明白,当真是一块美玉!”
“石县令真是给我送了一份天大的礼物啊!”
陈景逸抬起头,可以看见方鸿眼中除了喜悦之外,还有浓浓的惊讶,显然是对方也没想到今日一场看似普通的考核,竟然会带来这么多惊喜!
“我敢肯定,你若是认真读书,必定一路高中!”
震惊之余,方鸿抓着他的肩膀,激动得无语伦次:“不对不对,现在对你说这种话,还为时尚早,我不能害了你!”
“景逸,你既然能通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领悟如此深刻的道理,日后在读书时,应当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知道吗?”
“谨记先生教诲。”
“啊!”
陈景逸退后两步行礼时,方鸿还在仰着头感慨,将心里思索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现在入学晚了点,想参加明年的县试已然来不及……”
“不过没关系!”
方鸿几步冲到陈景逸面前,蹲下来握着他的肩膀,言之凿凿:“两年之后,你通过县试的机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