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帕丽娜刚才嘲讽了慕容辞,但慕容辞劝她离开夏扬,却是真心实意。
在慕容辞看来,自己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从一个犯官之女,成了大乾唯一的女将军。
而夏扬在这五年中,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从来不关心天下大事,这样的人,就算地位再高,也只是个酒囊饭袋,不管是哪个女人跟了他,最后一定会后悔。
帕丽娜诧异地看着慕容辞,眼神中带着疑惑,好笑,怜悯,最后摇摇头说:
“多谢你的提醒,不过我对我自己看人的眼光很有自信。”
尽管这次跟夏扬接触只有几天,但帕丽娜能感觉到,这个男人的眼界与城府远超自己的想象,她不相信,这样一个人会一辈子碌碌无为。
见到帕丽娜不听自己的劝告,慕容辞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劝,只是转头对夏扬说:
“这个公道,我一定会讨回来!咱们下次升堂的时候再见。”
说完,慕容辞大步流星地从京兆府离开,两边的百姓都被她的气势震慑,纷纷让开道路。
看着慕容辞远去的背影,夏扬冲着公堂外的百姓拱拱手,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各位乡亲,谁是谁非,我相信你们心中自有判断,小王还有公事要忙,先走一步。”
虽然夏扬只是说了几句话,没做什么实际的事,但见到一位王爷这么尊重自己,围观的百姓心中瞬间舒服不少,立场也不知不觉地偏向夏扬。
等到夏扬也从京兆府离开后,围观的百姓才三三两两的离开,同时不停的议论道:
“平王真不愧贤王之名,只可惜最近几年都不理朝事了。”
“慕容将军的胃口也是够大的,张嘴就是十万两,我都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银子!”
“后面来的那个公主就是西域公主吗?她和平王殿下倒是挺般配的...”
百姓们议论的事情各有不同,但每遇到一个朋友或者邻居,就会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今早京兆府发生的大案。
短短半个时辰,平王和慕容将军对簿公堂,以及西域公主想做平王妃的事,传遍京城。
皇宫,养心殿。
长兴帝夏临用过午膳之后,躺在软榻之上小憩,三足铜鼎之中有淡淡的清香飘出。
过了小半个时辰,长兴帝从睡梦中醒来,一直在旁边站着的贴身太监王锦连忙上前,蹲在地上帮他穿靴子。
刚刚醒来的长兴帝眯着眼睛喝了口茶,随后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地问道:
“西域使团那边怎么样了?老四还是每天跟帕丽娜出去玩?”
王锦轻手轻脚地给长兴帝穿好靴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回道:
“户部那边正在和西域使团商议价格,一分一厘地争;平王殿下...今天倒是没出去玩。”
长兴帝睡觉的时候,王锦就从自己的那些干儿子口中,知道了京兆府的事。
听到夏扬竟然没有出去玩,长兴帝轻轻哦了一声,脸上带着一丝好奇问:
“老四没有出去玩,这倒是个稀罕事。他去干什么了?”
这几天帕丽娜一直缠着夏扬,找不到夏扬就在平王府硬等,弄得他只能带着帕丽娜到处去玩。今天突然没有出去,反倒让长兴帝有些惊讶了。
王锦稍微犹豫了一下,低声对长兴帝禀告说:
“平王殿下...去京兆府了。有人告殿下行凶伤人,京兆府尹派差役把他唤过去了。”
听到夏扬竟然去了京兆府,长兴帝的好奇之心大起,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笑容问:
“哈哈哈...竟然有人告这小子?而且他还真的去当堂对质了,有点意思!”
“王锦,你好好给朕说说是怎么回事,不要漏过一点细节。”
别说夏扬这种位高权重的亲王,就是一般的公候,也不会把京兆府的衙役当回事,更不可能亲自跑到京兆府,去跟别人对簿公堂。
可夏扬偏偏就这么干了,这就是长兴帝喜欢夏扬的原因之一,从来不在乎什么身份尊卑。
见长兴帝这么想听儿子的传闻,王锦连忙上前几步,淡笑着说:
“这次状告平王殿下的,是凤威将军慕容辞,她说平王殿下把她侍女的手脚打断了。”
“小的听说,京兆府尹文若水,原本不想接这个案子,不成想慕容将军直接带兵,闯进京兆府,逼得他不得不把这个案子接下来。”
听到告状的人是慕容辞,而且还是用这种方式告的状,长兴帝脸上的笑容更浓,
“慕容将军这也算是直捣黄龙了吧?后来呢,老四跟慕容将军是怎么对质的?”
王锦把公堂上的事讲了一遍,最后捂着嘴笑着说:
“文大人最后说了个择日再审,便逃回后堂去了,慕容将军和平王也各自离开。”
这个案子牵扯的人太多,地位太高,换成是谁,也只能像文若水一样,落荒而逃。
长兴帝的眼睛转了几圈,察觉到这件事情有些古怪。
按理来说,涉及到官员的案子,京兆府即便要审,也是在二堂秘审,不会让百姓旁听。
这既是给官员留点体面,也能避免百姓传出更多的风言风语,让案子变得更麻烦。
这次的案子涉及到平王和慕容辞,两人的身份地位都十分显赫,应该在呃二堂秘审才对。
可文若水却在大堂审理,还让百姓旁听,这明显是怕事情太小,想闹得更大一点。
再联想这个案子这么快就传到了宫里,显然是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想到这里,长兴帝的眼睛微微眯起,一道精光从中闪过,淡淡地问道:
“朕记得,慕容将军和太子的表弟萧靖萧将军关系密切,今天萧将军没去京兆府?”
王锦想了一下,冲着长兴帝摇摇头说:
“萧靖将军今日在东宫,陪着太子殿下练习骑射,没有去京兆府。”
长兴帝的心中又浮现出几个名字,但却没有追问的意思,只是带着浅浅笑意吩咐说:
“王锦,你随后盯着点这件事,要是京兆府再升堂,你记得提醒朕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