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众东宫护卫就来到了姜承乾的房间之中。
当他们看见被斩杀的东宫总管过后,脸上立马闪过一抹震惊之色。
对于这群东宫护卫而言,东宫总管在东宫之中可是相当于太子的化身。
毫不夸张地说,那就是谁都有可能刺杀姜承乾,唯独东宫总管绝无可能。
但如今姜承乾一副惶恐模样,全然不似作假之态,故而使得这群东宫护卫眼底写满了困惑之色。
“太子殿下,我等护卫来迟,还请恕罪!”
“快传太医!”
……
即便姜承乾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但这群东宫护卫依旧为他找来了一众太医。
伴随太医的诊治,姜承乾再次遇刺的事情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当这件事情被乾德帝得知之后,他立马震怒。
尽管姜承乾身为太子表现平平,毫无作为,奢淫慌乱,但不论怎么说,他也是大梁的储君。
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出手,这已经是对皇权的蔑视。
正所谓孰可忍,孰不可忍,狗杂种此时可是忍不了半点。
在他看来,针对姜承乾的行刺就是在对他进行挑战。
倘若他再不做出点什么行动,只怕大梁的皇威便将荡然无存。
届时,谁人都敢藐视皇威,来行刺他大梁君王的人也必将纷纭而至。
仅仅只是片刻思考,狗杂种便将这件事情的影响给看了个透彻。
下一刻,就见狗杂种面色阴沉,深邃的目光之中满是怒火。
“给朕彻查此事,务必将东宫总管身后之人给证查出来!”
与此同时,陈家此时也是在急忙商讨对策。
要知道,陈宗瑞先前可是派了死士前去对姜承乾进行刺杀。
如今传来姜承乾遇刺之事,陈宗瑞不经联想是否是他陈家之人。
如若是他陈家之人,恐怕这次陈家真要大难临头。
毕竟陈宗瑞先前可是嘱咐过陈家死士要在风声过去之后再对姜承乾进行刺杀。
如今才过去了一天,姜承乾便再一次遇刺。
这让他这个伴君多年的老臣不由得一阵后脊发凉。
即便陈宗瑞知道乾德帝早就想废掉姜承乾这个太子,但挑衅皇权的罪名可不是谁都能够担当的了的。
陈宗瑞在陈家大堂不断蹒跚踱步,眼底尽是焦灼之色。
“派去的人还没回来吗?赶快让陈家所有死士尽快回归!”
命令下达之后,直至过了几个时辰,陈家死士这才纷纷回到了陈家之中。
这群死士刚一进入陈家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陈宗瑞的一阵怒斥。
“我说了,让你们等风声过了之后再对姜承乾进行刺杀,你们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吗?如今姜承乾连着两天遇刺,倘若查出是我陈家所为,那我陈家必当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陈宗瑞此时是越说越激动,恨不得将面前的死士统统杀光。
听着陈宗瑞的怒斥,陈家死士面面相觑过后,随即便单膝下跪,对着陈宗瑞开口道:
“家主,今日刺杀太子之事绝非我等所为,还望家主明鉴。”
听着陈家死士的回答,陈宗瑞顿时愣住,眼底写满了不可置信。
既然不是他陈家所为,那又会是何人?
此时此刻,陈宗瑞心底生出一阵不好的预感。
为官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里边的事情绝对不简单。
倘若有人栽赃陷害,要将这次刺杀之事的屎盆子扣在他陈宗瑞的头上,那他绝对会说不清楚。
毕竟他确确实实给陈家死士下令,让他们去对姜承乾进行刺杀。
一时之间,姜承乾便后起当初盛怒之下所做出的举动。
良久过后,平息怒火的陈宗瑞看着眼前的一众死士,缓缓开口,再次下达了命令。
“你们这段日子不要露头,全都给我销声匿迹,刺杀太子之事就此作罢!”
尽管陈宗瑞心底那是十分想杀了姜承乾。
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决不容许他行此之事。
毕竟事不过三,如若姜承乾遭到第三次刺杀,只怕他整个陈家都要因此陪葬。
正当陈家慌乱地处理此事之际,姜承乾此时则是悠闲地接受太医的诊断。
“太子殿下并未受到任何伤害,只是受到了些许惊吓,我这就为殿下开几方舒心活络的药。”
太医说完,便悠悠退了出去。
在将一众东宫护卫打发离去之后,姜承乾嘴角浅浅露出一抹微笑,脸上的慌乱之色尽数消失。
姜承乾知道,他在短短两天时间之内连续遭到两次刺杀,必定会引起乾德帝的极大震怒。
届时,乾德帝定然会派人加大对他的保护。
除此之外,那些原本想要对他进行暗杀之事的势力,也必定会因此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而他表现出的那般慌乱姿态,也可借着东宫眼线的嘴传遍他们幕后的主子之中。
此一举动,不仅除掉了东宫总管这个祸害,更是一举多得。
做完这一切,姜承乾总算安心地合眼入眠。
直到第二天晌午,姜承乾这才从梦中醒来。
此时,几个飞羽前来禀告,说是有位放荡才子前来相投。
姜承乾一听这话便知道是昨日的密信有了反应。
只见姜承乾嘴角露出一抹笑容,而后连忙起身,沐浴更衣之后,这才来到东宫之外。
当他看见面前之人的那一瞬间,脸上的喜色便愈发浓厚。
尽管不知此人实力究竟如何,但只要有人来投,便是最好的消息。
面对如此情况,姜承乾当即命人拿来一百两黄金,以示重谢。
“先生愿意来投,孤必不负先生。”
来人见姜承乾拿出如此厚礼,脸上的震惊之色瞬间溢于言表。
原本他只是从赵瑞岩的口中得知这位荒诞太子乃是在韬光养晦,隐藏实力,图谋大位。
昨日夜里,他对此事还持有怀疑,但今日一见,仅是凭借姜承乾身上的这股气概,他便知道事情着实如赵瑞岩所说的那般。
没有片刻迟疑,他几乎是一瞬间跪倒在地,对着姜承乾下跪行礼道:
“草民谢雨楼谢过太子殿下,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