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被贬为庶民后,决定就留在永州,可是这却关系很多人的去留问题。
兰公子和阿兰姑娘自然不必细说,他们兄妹二人是追随红云的,当然是红云在哪里他们就跟随到哪里。
锦芸姑娘也是一路追踪,最后才投奔红云的人,无论红云做什么决定,锦芸姑娘都会支持,自然也是会留在永州。
接下来就是锦芸姑娘从福州青龙山带来的一百二十多个山匪兄弟,千里迢迢来到永州,本以为跟着红云有碗饭吃,没想到红云被削职为民,自顾不暇,几乎没有能力照顾他们,这就是个大问题。
好在前一段时间解决了这些人吃饭问题,开荒耕种,自给自足,虽然辛苦点,但是有盼头。然而,这一下可好,这次真的成了地道的耕种者。
这些人自身毕竟还没有完全脱离山匪的习性,一下子让他们失去奋斗的目标,真的很难接受。
这一百二十多人也是红云最为担心的,总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他们。然而锦芸姑娘却有另外的看法,她认为能做耕种者对这些山匪来说也是好事,起码他们不再去做山匪的勾当,自食其力是很好的出路。
由于锦芸姑娘跟随红云留在永州,这些山匪本就是锦芸姑娘带来,故此绝大多数选择留在永州,少数几人虽然情又不愿,可是如今又没有其他去处,最后基本上也选择了暂时留在永州。
至于张小龙、李小虎、王小豹和赵小飞四人并没有离开。当然,他们要是离开的话,红云也能理解。
其实他们四个人也留下跟随红云这个很好理解,同样是和红云小时候的家乡一样,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家乡村中所有的人都被天极道长所杀,就是恶性屠村,以至于他们没有了家的概念。
自那以后,这四个人就一直跟随者红云,一路上到西江府,再到杭州府,前些时日好不容易才到的永州府,一直是跟随州府大人办差,也一直追随着州府大人。虽然三换府第,实则是一直在跟随、等待到追随红云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很漫长,有时也很无奈,但也很期待。无疑这几个人就是为红云而生的人。所以无论情况如何,即便红云已经一无所有,但是四人认定红云,相信红云终有一天东山再起。
再说说与红云的命运有点相似的就属锦芸姑娘了,锦芸姑娘不走自然是有原因的。
锦芸姑娘自从白云山上救下红云及张小龙、李小虎、王小豹和赵小飞等人之后,便回到青州府做他的大小姐去了,没几日因逃婚而离家出走,还改变了自己的名姓,从胡锦云变为现在的绿荷姑娘,真正的一个有家却不能回的地步。一路盲寻到福州转杭州,再从京都城追到永州,好不容易见到红云,岂能就因此而离开?假若要是离开,她又能到哪里去?一句话:无处可去。若没有红云在,可能锦芸姑娘只能是四处流浪。
自然,最不可能离开红云的就是锦芸姑娘,当然她也绝不是那样见到红云失势就会抛弃他的人,那不是锦芸姑娘的性格。
至于锦芸姑娘带来的一百二十多士兵,虽然个别的心有动摇,但是当大多数人选择留下时,最终也是没有走。
他们最初都是穷苦百姓,只因走投无路才走上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路。虽然那时候是在福州青龙山上也曾有股一段时间吃香的喝辣的,但那是毕竟是山贼草寇,一天天的提心吊胆,说不定那一天被剿匪而死去,活得没有一点尊严。
如今好不容易跟随锦芸姑娘来到永州,跟随红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感觉活得有意义,有尊严。
红云虽然失势,但他没有离开永州。他们相信红云没有离开永州,永州就有希望,更何况他们已经跟着红云,完全能够耕种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不好,甚至比以前还好。至少他们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何况还是非常有希望的生活之路呢。
至于兰公子和阿兰妹妹,他们二人本来就是为保护红云而生的,保护红云是他们一生的职责,所以,他们二人就更没有理由离开红云。
总之,这些人,包括红云在内,从处境上来讲,如今他们都是无家可归之人,尽管永州贫瘠,但是这就是他们的家,倘若真的要他们离开这里,恐怕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不知道应该再去那里了。
从情理上来说,这些人要么是从开始就是跟随红云的人,尽管吃过很多苦,但是他们的情义一直在的。要么就是为追随红云而来,当初追随红云时,红云就很落魄,现在回归当初,他们自然也绝不会因为红云落魄弃人而去,那样的话,就失去了追随之心,之意。
现在一个最好的信息就是:早再此之前,红云就已经把一百二十多人的吃饭问题给解决了,躬耕种地已经是这些人再次落地生根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就有了生活的希望。
农耕生活红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毕竟他和六叔、八叔身边玩耍了那么多年,自然也掌握了不少农耕的生活知识,故此,进一步指导其他人也是应心得手。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董童从中的帮助,因为董童是本地人,缺东少西以及可以开垦的荒地等都是在董童的帮助下完成。
不过,这其中红云仍然没有完全放下这些人训练,张小龙等四人仍然充当运来的教官及队长的职务。
原则上所有人和红云官职在的时候一样,什么事情都没有耽误。
只是红云这些天来稍有的清闲,故此看书的时间也就更多,除了熟读兵法,勤学苦练之外,红云也在一直琢磨着一个问题。
“所做的一切到底为什么?升官发财,建功立业,好像都不是,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很久的时间里,就为了这个问题,红云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就这样,这些人,在永州,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生活持续了三年。
终于有一天,若有所思的红云起床后,终于觉得有了方向,觉得这些年来,无论高兴与悲伤,无论兴奋还是苦闷,也无论是大将军之职时还是回到日常平民百姓日,他苦苦追求的不过就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一个愿望,那一份梦想,那一份主张,那一个追求……
三年所悟,终于结果,心中所愿,毕生追求。红云的心情顿时无限开朗。
这一天,京都城又有一个人来永州宣读圣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