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云在端起酒杯时,两眼目光却是在眼前处漠视。
机械却是准确无误的举起筷子夹到牛肉,慢慢的送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着。在他的口腔里这一刻仿佛如同爵蜡,以至于是否果腹都不自知。
红云太投入了,不过他的思绪还在远方,还在远方那个早已无人的家乡——南村。
南村,早已人去屋空,留下的是一地凄凉。房屋依旧在,人已走他乡。风雨飘摇日,不知是何方。
当红云慢慢端起酒杯,一仰头,将酒杯中的酒全部倒进喉咙的时候,突袭而来的辛辣刺激才将红云拉回现实。
小镇酒馆中,食客不多。不过都是满脸喜悦,似乎是捡到了什么宝贝般的兴奋,无疑这里的生活还是蛮好的,至少暂时还没有受到战乱之苦,一切祥和的景象令红云顿时觉得自己的尴尬。
红云慢慢放下酒杯,无意间听到几位食客们闲谈的话语,食客不多,却都在谈论着一件事情。
从这些食客的口中得知,他们的谈话词中经常出现一个词——易学堂,红云觉得这个词耳熟,于是便拿出胖小子给他写的那封推荐信,信中推荐红云的地方正是易学堂时,顿时红云来了兴致。
红云便继续他的慢慢吃肉,慢慢喝酒,侧耳细听这些人都讲了些什么。
只听得有人说道:“最近襄阳城里易学堂出了件大事,大家听说没有?”
“什么大事?还没有听说呢,什么事?”
“快说说”
大家显然都很着急,急着要听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易学堂并不大,他不是官府衙门,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更不是有名的绅士人家,他只是一家相对比较早一点时间成立儿童启蒙学堂。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易学堂,它成立至今,开发启蒙的优秀儿童可多了去了。有的早已成为大将军,还有几个人至今仍然是当今朝廷朝堂上的重要人物。
正因为如此,很多有钱人拼了命的花钱也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学堂去。不过易学堂因为校舍限制,不可能无限招收,它每年只招三十人,你想啊,诺大的一个襄阳城就只招三十人,不挤破头才怪呢。
就为争抢这三十个名额,都快打破脑袋了。特别的要求是孩子必须经过面试通过之后方才可以入学,否则谁说也没用,拿多少钱也不好使。
“哎,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这算什么新鲜事”其中一个人不削的撇嘴说道。
“别急啊”
“说正事,说正事”另一个人催促着说事的人。
“以上的事都是规矩,通常的规矩,大家都懂是吧”
“当然,就算是不懂,你这一说也懂了,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好,接着说。有学生,总得有先生吧”
“那当然”
“易学堂的先生大约十几位,记不清了,不过这没关系啊,快到重点了,注意听”
几个人当即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的盯着说话的人,生怕哪一个字没听到都觉得遗憾。那情景比学上课听先生讲课要注意力集中的多。
还有两个人干脆站起来一只膝盖跪在凳子上,一直推支撑,附身倾向说事的人,几只眼睛都快要对上了。这几个人的身后还有三个蹭听的,附耳细听着。
说事的人终于要说正事了,红云的紧张情绪都被这个情景给调动起来,肉也不吃了,酒杯也不端了,筷子都放到桌子上,将自己的上半身身体向着说事人的方向倾斜,想是要尽可能听清楚一些。
“哼”说事人清了清嗓子,说道:“大新闻,大新闻啊,十几年来易学堂的第一次大新闻”
这个说事人也真是,越是在紧张的时候,越是制造紧张气氛。把他旁边的一个人气的都要挥拳打他了。
“听好了,要说了”
“快说,快说”
“易学堂的两个先生打起来了”
“什么?先生打架?第一次听说”
“那两个先生?为什么打架?打什么样?”
“到底因为什么?”
“谁先打的谁啊”
“你听谁说的?你亲眼见到打架的吗?”
呼啦一下,说事人没有继续往下说话,可是听者一片询问声,你一句我一句,没有问清什么情况就不停的说着。
说事人真说对了,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几个字“易学堂的两个先生打起来了”立刻就成了一个大新闻,竟然是和这事毫不沾边的人都感到新闻大了,事情闹大了。
然而,事情到这之后,说事人反而不说话了,似乎没有下文。
的确,这是个大新闻,而且是字越少事越大的大新闻,这很符合新闻的哲理。
听到此处,没有了下文。红云也慢慢坐回自己的座位。夹起一块牛肉,边吃着边慢慢回味着牛肉的滋味。
易学堂就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如今那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自己还需不需要去,这个问题倒是要好好想一想。
不去吧,襄阳城这么大,来往的人有多,打听叔伯们的事情恐怕不是几天就能有结果的,那么长期在这里住下去,即使身上盘缠再多,可能也架不住时间的消耗。
去吧,易学堂竟然出现的这等情况,简直有损先生的名号,有这等品行的做先生,就是易学堂的一大耻辱。
然而,红云有忽然间对打架的两位先生感兴趣了,他觉得亲眼看看这是怎么样的两位先生,他们的德行到底在何处?
牛肉的滋味终于让红云体会出来了。
当红云再次缓缓端起酒杯送入口中,便觉得少了回味,也少了辛辣与甘甜。自己完全就是在完成一件任务,喝酒吃牛肉只是饱腹的借口,无视周围其他客人与一切。红云已经完全进入自我深思情景,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
酒肉将近一半入口,红云慢慢拿出胖小子的信件,红云打开信看后,这才知道,胖小子是要他到易学堂去教一群孩子,暂时做一个教书先生,信中明确说明红云曾是乡试第三名,有学识,为人好等等,嘱托易学堂老先生务必收留红云。
看罢信件内容,红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想不到如今已沦落到要朋友推荐的地步。哀叹一声,也罢,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再说。
酒足饭饱,红云起身进城,找到易学堂,见到易学堂老班主,很直接的将胖小子的信件交给老先生。老先生看后,看红云比较年轻,虽然只是摇了摇头,但也没多说什么,至是嘱咐红云:“这里的这些孩子,都是十分调皮,好捣蛋的家伙,但他们的父母都是大家或富商人士,不简单,你要有耐心好好教”
老班主说完,也不等红云说话就安排红云先住下,明天开始正式上课后便离开了。
红云闻言,倒是讶异。没想到,竟然是这样顺利,事情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