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一百五十三章

佚失古籍

当天下午,林夏和沈墨就站在了宰相府的书房里。王安石正在批阅奏折,见到他们只是略一抬眼:"坐。沈监正说你们有妙法可增国用而不伤民?"

近距离看这位历史名人,林夏注意到他眼下的青黑和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这位"拗相公"正承受着变法派与保守派的双重压力。

沈墨不卑不亢:"回相国,硝硫之物可开山裂石,若用于矿场,事半功倍。贫道另有一法,可引水上山,灌溉旱田。"

王安石这才放下笔:"演示来看。"

沈墨取出准备好的小模型——一个利用火药爆发推动的活塞水泵。点燃引线后,"砰"的一声闷响,模型中的水被提升到高处,流入干涸的田亩模型。

"妙!"王安石难得露出笑容,"此物若用于西北旱地,可活民无数。"他忽然正色,"但军器监那些武夫,只想用来造杀人利器。"

林夏趁机进言:"相国,利器可杀人亦可活人,全看持器者之心。"

王安石深深看了她一眼,突然问道:"二位从终南山来,可认识邵雍先生?"

林夏心头一跳——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同时也是精通易数的隐士。沈墨从容应答:"邵先生常与家师论道,言'理在事先'。"

这番对答似乎通过了王安石的"测试"。他点点头:"明日我奏请官家,设'水利火硝司',请二位主持。但有一事..."他目光锐利,"不得将此法传于军中。"

离开相府,林夏长舒一口气:"第一步成了。但火药技术已经扩散,单靠我们阻止军事应用还不够。"

沈墨检查时空定位器:"偏差值只下降了30%,还有主要源头没找到。"

当晚,林夏用昆仑镜观测汴京能量流动,发现皇城西南角有一处异常强烈的波动。镜中画面显示一个秘密工坊,工匠们正在铸造金属管状物——原始火铳的雏形!

"是枢密使文彦博的私人作坊。"沈括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暂住的道观,"他瞒着王相国,暗中研制火器。"

原来沈括一直暗中跟随他们。这位历史上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直言:"我观二位非寻常道士。那'雷法'装置精巧绝伦,非当世所能有。"

面对这位智者,林夏决定部分坦白:"我们确实来自...异处。见火药滥用恐伤天和,特来纠偏。"

出乎意料,沈括竟不惊讶:"邵先生曾言,未来或有'异人'来助华夏。我信他。"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这是军器监偷绘的火铳图,若能改造为民用..."

三人连夜设计了一种用于开矿的定向爆破装置和灭火火药配方。沈括负责将这些技术"合理化"为当代知识,确保即使他们离开后也能继续发展。

三天后,王安石在早朝展示了火药的开矿与水利应用,神宗大悦,下旨将火药列为"民用专技",严禁军用。文彦博虽不甘心,但在皇帝明确表态后,也只能解散秘密工坊。

时空定位器显示偏差值降至10%,星瑶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就在林夏以为任务完成时,昆仑镜突然自动激活,显示出一幅新画面——杭州西湖堤坝决口,百姓流离失所,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组织救灾:苏轼!

"又一个时空节点..."沈墨皱眉,"看来我们的旅程还没结束。"

沈括前来送行时,带来了一个精致的铜制仪器:"按二位所授原理改制,可测天地之气。"这显然是后世"浑天仪"的雏形。

林夏将一本手抄的《基础化学》交给他:"沈监正博学,或可参详其中奥妙。"

沈括郑重接过,突然问道:"他日华夏,可好?"

沈墨微笑:"有沈监正这般人物在,自然会好。"

离开汴京那日,初夏的雨洗净了御街的尘埃。林夏和沈墨换回现代衣着,在城外的柳林启动时空装置。蓝光闪过前,他们最后看了一眼这座《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都城——现在,这里的历史轨迹已经悄然改变,火药将更多地用于建设而非毁灭。

终南山实验室里,林夏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快速滑动,数以千计的古籍名录如星河般流转。每划过一处,就有几本变成红色——这些都是历史上失传的典籍。

"《乐经》全本、《连山》《归藏》二易、《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六百多家先秦著作..."林夏声音发紧,"如果当时有更便捷的书写材料..."

沈墨正在调试一台形似青铜鼎的时间锚定器:"造纸术在东汉才成熟,但雏形可以追溯到西汉。我们如果能把这个时间点再往前推..."

"但要小心蝴蝶效应。"林夏调出昆仑镜记录的几条失败时间线,"看,战国时期如果普及造纸术,导致典籍太多反而引发诸侯争抢,加速了战乱。"

沈墨沉思片刻,突然指向一条时间线:"等等,这个分支——我们在秦国推广改良造纸术,仅限于官府记录使用,反而保存了大量法律文书,为后世研究提供了..."

星瑶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实验室中央,银眸中数据流闪烁:"监测到新的时空节点——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那是纸张技术最早可以安全介入的时间点。"

她挥手展开一幅全息地图:"秦国正开始系统性记录法律和农耕技术,但竹简笨重且易损。你们的目标是:引入初级造纸术,确保关键知识留存,但控制传播速度。"

"明白,阶段性技术投放。"沈墨已经开始收拾装备,"我们伪装成方士?"

"更好的选择。"星瑶弹出另一幅图像,"秦国正招募能改良文书材料的工匠。"

三天后,两人站在时空通道前。这次他们携带的不是高科技设备,而是精心准备的"古代"工具包——用现代材料仿制的汉代造纸器具,以及几卷用古法特制的"青纸",这种介于绢帛与纸张之间的过渡产品历史上曾短暂存在过。

"记住,"星瑶最后叮嘱,"不要直接给成品,要引导他们自己发现。"

蓝光闪过,公元前316年的秦国以一场细雨迎接了他们。咸阳城比想象中简陋,土坯城墙,茅草屋顶,但街道整齐划一,行人遵纪有序。通过一番打探,他们以"墨家工匠"的身份求见负责文书工作的"史官"。

史官是个瘦削的中年人,手指上沾满墨迹。他狐疑地检查了林夏带来的"青纸"样品:"此物非帛非简,轻薄易书,确为良材。然造价几何?"

"用楮皮、麻头为料,价比竹简廉半。"林夏按照准备好的说辞回答,"且可卷可折,一卷能载万言。"

史官眼睛一亮,立刻带他们去见更高层官员。经过层层通报,最终他们竟然被引荐给了秦国客卿——年轻的张仪!

"有意思。"张仪把玩着青纸,"若以此物传递军情,轻便迅捷。"他目光锐利地看向二人,"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沈墨按照计划回答:"但求一室,专研文书改良之法,为秦效力。"

就这样,他们在咸阳城一角获得了简陋的作坊。接下来的日子,两人"逐步研发"造纸技术——先展示浸泡树皮的方法,再教人用石臼捣浆,最后是抄纸和晾晒。整个过程刻意保留瑕疵,让秦国工匠们自行改进。

三个月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纸诞生了。看着秦国的文书官员们欣喜若狂地试用新纸张,林夏小声问沈墨:"我们这样改变历史,真的没问题吗?"

沈墨指向远处正在抄写律法的史官:"看那个人,他在记录《秦律》。历史上这些竹简大多腐烂遗失,但现在..."

他的话被一阵骚动打断。一名侍从匆匆跑来:"二位先生,相国请速往!"

张仪的府邸里,一位白发老者正在检视他们造的纸。老者身着粗布衣,却气度非凡。见到二人,他微微一笑:"老聃闻秦有奇士,造轻简以载大道,特来一观。"

林夏几乎窒息——老子!历史上西出函谷关的老子,竟然在秦国!

老子抚摸着纸张:"昔著《道德》五千言,费简三十。若得此物..."他忽然抬头,目光如炬,"二位非此世之人吧?"

面对这位智者,林夏和沈墨无法隐瞒。老子听完他们的来意,欣然提笔在新造的纸上重书《道德经》。写到"大器晚成"时,他忽然停笔:"老朽一直觉得此处应为'免'非'晚'。"遂改之,解决了后世争论千年的文本争议。

离开秦国时,他们携带了几卷珍贵的原始抄本——不仅有《道德经》定本,还有秦国早期的《田律》《仓律》等法律文书,这些在正史中早已散佚。

"第一个任务完成。"林夏检查时空定位器,"偏差值在安全范围。"

沈墨却调出新的坐标:"接下来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前夕..."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跨越千年的"典籍拯救行动":

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前夕,他们假扮方士进言"以纸易简",将部分诸子百家著作替换成纸质副本,真迹则秘密运往终南山藏匿;

项羽火烧咸阳宫时,他们混入乱军,抢救出《诗经》古本和秦国史官记录的六国史料;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他们在洛阳大火中救出兰台藏书七十余车,藏入提前准备好的地窖;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每一次文明浩劫的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技术也随之进步——从最初的青纸,到改良麻纸,再到唐代的桑皮纸,宋代竹纸...他们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确保关键典籍得以留存。

在唐代,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帮手。当他们在战乱中抢救长安集贤院藏书时,一位自称"守书人"的白发老者提供了秘密书库的位置。"老朽世代守此,待有缘人来。"老者如是说。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北宋靖康年间。金兵攻破汴京,皇家藏书阁燃起大火。林夏冒险冲入火场,用特制的防火纸匣抢救《太平御览》底本时,被困在摇摇欲坠的阁楼里。沈墨不顾时空规则,动用黄帝血脉力量短暂冻结时间,才将她救出。

"值得吗?"回到安全处,沈墨声音还在发抖,"为了一本书差点..."

林夏打开纸匣,露出完好的典籍:"这是《山海经》最完整的宋代校勘本。后世所有版本都源于此。你说值不值?"

任务接近尾声时,他们来到明朝嘉靖年间。此时造纸技术已相当成熟,他们的目标是保护范钦建立的天一阁藏书楼——历史上最成功的私人藏书机构。

在天一阁后院,他们再次遇见了那位神秘的"守书人"。老者这次揭开了身份:"老朽姓史,祖上乃秦史官之后。家训有云:'异人赠纸术,当世代守书以待。'"他取出一卷泛黄的族谱,上面赫然记载着公元前316年,两位异人传授造纸术的事迹!

林夏和沈墨相视愕然——他们最初在秦国的行动,竟然造就了一个守护典籍的家族!

告别时,"守书人"赠给他们一份清单:"此乃老朽家族千年来所护典籍目录,或可补二位所缺。"

回到终南山实验室,两人开始整理这趟跨越两千年的收获。数以万计的典籍被数字化保存,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就在他们准备向星瑶汇报任务完成时,昆仑镜突然自动激活,显示出一幅令人不安的画面——21世纪某座图书馆正在大火中崩塌,无数古籍化为灰烬...

"我们的工作还没结束。"林夏握紧沈墨的手,"文明守护是场永无止境的接力。"

沈墨点头,已经开始调试时空设备:"下一个目标——2024年。这次,我们用未来科技去拯救过去。"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一百五十三章 佚失古籍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