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一百五十二章

今学古用

"这是..."林夏的昆仑镜突然与鼎身产生共鸣,蓝光流转。

"知识宝库。"舜帝解释道,"待后世文明达相应境界,禁制自解。"他指向中央空位,"第九鼎须合二人之力——玄女之镜,黄帝之血。"

星瑶检查了九鼎布局,银眸一亮:"天才的设计!九鼎实际上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稳定装置,不仅能加固混沌封印,还能平衡因穿越者介入而紊乱的历史线。"

她转向林夏和沈墨:"我需要你们配合完成最后一步。林夏用昆仑镜引导能量,沈墨提供血脉之力,我来协调时空频率。"

仪式在日落时分开始。林夏将九鼎碎片放入中央基座,与昆仑镜一同催动;沈墨割破手掌,让鲜血滴在碎片上;星瑶则操纵微型沙漏,编织出一道道时空能量。八尊巨鼎逐一亮起,投射出八道光柱,在中央交汇。

就在光柱即将形成完整阵法时,异变突生。一道黑影从远处急速掠来,伴随着刺耳的尖啸——是混沌污染形成的实体!它形似巨鸟却无目无羽,全身由粘稠的黑雾构成,直扑仪式中心。

"保护陛下!"大禹拔剑高呼,卫兵们迅速列阵。

星瑶咬牙维持着时空能量:"别分心!继续仪式!"

沈墨的血越流越多,在基座上形成一个小血洼。林夏全力催动昆仑镜,镜面两道裂痕开始发光。就在混沌鸟俯冲下来的瞬间,第九道光柱终于从中央升起,与其他八道汇合!

九鼎共鸣,天地震颤。一道纯净的白光从阵法中心爆发,混沌鸟发出凄厉的惨叫,在黑雾中被净化。光芒继续扩散,扫过都城,扫过原野,扫过远处的山峦...所到之处,那些被混沌污染的异象纷纷恢复正常。

林夏感到一阵强烈的拉扯感,昆仑镜中的景象显示混沌之门的裂缝正在愈合。但与此同时,星瑶的沙漏装置发出刺目的红光。

"时空通道要关闭了!"她大喊,"我们必须立刻回去!"

舜帝上前一步:"二位又要离去?"

沈墨虚弱地笑了笑:"陛下,我们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

大禹捧来一个玉匣:"此中有九鼎之拓,愿携往异世,勿忘华夏。"

星瑶已经打开了微型时空通道:"三、二、一...跳!"

三人再次被蓝光吞没。最后一刻,林夏看到舜帝举起昆仑镜,镜面映出她与沈墨的身影,还有站在他们身后的...幽女?没等她看清,眼前已是时空乱流。

熟悉的眩晕过后,林夏发现自己站在博物院后花园,樱花依旧纷飞。沈墨和星瑶就在身旁,三人衣着整齐,仿佛从未离开过。

"成功了?"林夏不确定地问。

星瑶检查着微型沙漏:"封印已加固,历史线趋于稳定。"她露出疲惫的微笑,"时空管理局不会知道这次'违规操作'。"

沈墨突然指着天空:"看!"

一只通体雪白的鸟儿落在樱花枝头,口中衔着一片青铜残片,正是他们带去上古时代的那块。鸟儿松开嘴,残片精准地落入林夏掌心。触碰到它的瞬间,林夏脑海中闪过舜帝最后的画面——老人站在明堂前,身后是繁荣的都城,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历史被改写了..."星瑶轻声道,"但往更好的方向。"

三人相视一笑。远处,博物院的晨钟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终南山深处,一座不起眼的道观后院被改造成了奇特的实验室——古朴的青石地板上摆放着太阳能电池板,木质架子上既有贴着符咒的瓷瓶,也有标着化学式的玻璃器皿。林夏正对着笔记本电脑记录数据,屏幕上同时显示着DNA序列和八卦方位图。

"第七十三次实验,灵力催化杂交水稻生长速率提升百分之四十二。"她敲下回车键,转向身旁的沈墨,"但灵能消耗太大,普通人无法复制。"

沈墨从一台改装过的光谱仪前抬起头,额头上还有未干的汗珠:"我刚试过用黄帝血脉能量激发光伏材料,转换效率提升了三倍,但..."他指了指旁边烧焦的电路板,"稳定性还是问题。"

这是他们回到现代后的第三个月。在经历上古时代的冒险后,林夏和沈墨决定不再追求传统修仙,而是探索一条将现代科技与修真能力相结合的新道路——为未来可能的穿越做准备,更有效地帮助古代文明发展。

"我们可能需要系统性学习。"林夏合上笔记本,"我在西安交通大学联系到一位生物工程教授,他愿意让我们旁听。"

沈墨擦拭着轩辕剑造型的钥匙扣——如今它真的能释放微弱的金光:"我查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课程表。对了,明天还得去见那位隐居在太乙峰的老道士,据说他掌握着古籍记载的'点石成金'术,说不定是某种催化反应..."

实验室门外突然传来轻微的咳嗽声。两人警觉地转身,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在门口,手持拂尘,道袍飘飘。

"张天师!"沈墨连忙行礼。这位老道是终南山上少数知道他们秘密的人之一,据说已有百岁高龄,却精神矍铄。

老道微微一笑:"二位小友近来可好?老道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旁有新星闪耀,便知是你们在捣鼓新鲜物事。"他好奇地打量着实验室的混合风格,"这是...把丹房改成机关阁了?"

林夏笑着解释:"我们在尝试结合现代科技与修真之法,寻找帮助古代百姓提升生产力的方法。"

老道眼睛一亮,从袖中掏出一本发黄的线装书:"巧了,老道近日整理先师遗物,发现这本《格物参同录》,记载了不少将道法应用于农事、冶金的方子。"他翻开一页,指着一幅绘制精细的犁具图,"看这个'灵耕犁',原理与你们那曲辕犁相似,但加刻了聚灵阵纹。"

沈墨如获至宝,立刻与笔记本电脑上的设计图对比:"这阵法纹路...像是一种能量导流结构!如果换成现代材料..."

三人讨论至日暮。临走前,张天师留下意味深长的话:"科技修真本一家,古人观天制历、冶金铸鼎,何尝不是当时的'高科技'?只是后来道法分途罢了。"

这番话让林夏和沈墨醍醐灌顶。第二天,他们调整了学习计划:上午在大学旁听理工课程,下午拜访隐士学习古籍秘术,晚上则在实验室尝试融合创新。

林夏的生物工程课让她大开眼界。"教授讲的基因编辑技术,与《道藏》里记载的'灵植嫁接术'惊人相似。"她在实验室里边说边调整显微镜,"只不过古人用灵气,我们用CRISPR。"

沈墨则迷上了材料科学:"那位老道士的'点石成金'术其实是利用朱砂作为催化剂,改变金属表面性质。我测过了,处理后的铜器导电性提升了20%。"

一个月后,他们的"两界实验室"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沈墨成功制造出第一批"灵能光伏板",将传统硅片与刻有微型聚灵阵的透明薄膜结合,在普通阳光下效率与常规产品相当,但在灵力激发下转换效率可达45%,远超现代实验室数据。

林夏则培育出了"半灵稻",将高产杂交水稻与古籍记载的"灵谷"杂交,再辅以微量灵力刺激,生长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且能在贫瘠土壤中存活。最令人惊喜的是,这种特性能够稳定遗传三代以上。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离开,留下的种子依然有效。"林夏兴奋地记录数据。

他们的研究引起了星瑶的注意。一个雨夜,这位时空管理员突然出现在实验室,银眸在灯光下闪烁。

"你们在创造新的技术路线。"她直接拿起一份实验报告翻阅,"这不在原定历史中。"

沈墨警惕地挡在林夏前面:"你要阻止我们?"

星瑶摇头:"恰恰相反。时空管理局监测到,因为你们在上古时代的干预,衍生出了多条技术发展的时间线。"她调出一个全息投影,显示世界地图上有十几个光点在闪烁,"这些时空节点正在偏离主轨道,需要修复。"

林夏立刻明白了:"你想让我们去这些时间点,用修真科技的方法引导技术发展回归正轨?"

星瑶点头:"你们已经证明,纯粹的技术跃进会导致文明失衡,而单纯的修真之路又难以普及。但二者的融合...或许正是维持时间线稳定的关键。"

她留下一个坐标器:"第一个节点,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时期。那里出现了火药武器过早发展的偏差。"临走前,她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的学习很及时。"

星瑶离开后,林夏和沈墨相视而笑。窗外的雨停了,终南山巅露出一轮明月。实验室里,杂交稻种在灵能培养皿中茁壮生长,光伏板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昆仑镜静静躺在工作台上,镜面映出无数可能的世界。

汴京城的早市刚刚开张,蒸饼的香气混合着初夏的晨雾弥漫在街道上。林夏紧了紧身上的道袍,这身装扮让他们顺利融入了北宋的街巷。身旁的沈墨手持罗盘——实则是改装过的时空定位器,指针正剧烈摇摆,指向内城方向。

"偏差源在皇城司附近。"沈墨压低声音,"星瑶说得对,火药研发已经偏离了历史轨迹。"

林夏袖中的昆仑镜微微发烫,镜面浮现出模糊的画面:身着统一制服的士兵手持管状火器,正在演练齐射。这比正常历史提前了至少两百年!

"得想办法接触军器监的人。"林夏将镜子藏好,"但不能直接暴露我们知道火药配方。"

沈墨点头,从包袱里取出一个锦盒:"幸好准备了'雷法丹'。"

他们按照计划来到相国寺前的广场,这里聚集了不少江湖术士。沈墨选了个显眼位置,摆开阵势。他先表演了几个小法术——用磷粉制造"掌心雷",借化学反应生成彩色烟雾,很快吸引了一圈看客。

"贫道自终南山而来,习得五雷正法。"沈墨声音洪亮,拂尘一甩,"今日有缘,愿为诸位演示。"

他打开锦盒,取出几颗自制的低爆火药丸,摆成九宫八卦阵。随着一声"急急如律令",火药丸接连爆响,白烟升腾,围观百姓惊呼连连,纷纷跪拜称奇。

不出所料,这场表演很快引来了官府的人。但令林夏意外的是,来的不是军器监小吏,而是一位身着紫袍的高官——正是新任司天监正沈括!

"道长这雷法,倒有几分意思。"沈括目光如炬,打量着沈墨的装置,"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沈墨与林夏交换了个眼神,欣然应允。三人来到附近茶楼雅间,沈括直入主题:"道长所用,可是硝石、硫磺、炭末混合物?"

沈墨心头一震——历史上沈括确实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过火药配方,但没想到他这么敏锐。林夏急忙圆场:"监正明鉴,此乃师门秘传'五雷丹',确含硝硫之物。"

沈括捋须微笑:"近来军器监也在研制类似之物,只是..."他压低声音,"威力过大,难以控制。官家欲用于边事,王相国却忧心此物伤民过甚。"

林夏眼睛一亮——这正是时空偏差的关键!历史上火药虽然的确在宋代发明,但大规模军事应用要比宋代晚得多。现在这个时间线,火药武器发展明显超前了。

"监正,"她趁机说道,"我师兄妹云游四方,曾见硝石开矿、硫磺治水之法。若将此物用于民生,或许..."

沈括眼前一亮:"妙哉!王相国近日正为国库空虚发愁。若能用此'雷法'开矿修河,确是一举两得。"他起身拱手,"不知二位可愿随沈某去见王相国?"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一百五十二章 今学古用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