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沐言一直忙着推广番茄、土豆和葡萄时。
锦衣卫指挥使沈炼带来了一个消息。
胡国和靖国边境有异常的军事调动。
沐言没有犹豫,立刻将此事上报女皇。
女皇神色凝重,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奉天殿上,女皇微微扬起下巴,沉稳有力地说道。
“近日,胡国与靖国边境出现异常军事调动,此事关乎我大燕国的安危存亡,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话音刚落,沐言率先大步迈出,双手恭敬地拱手道。
“陛下,胡国和靖国向来狼子野心,此前求和之举,恐为缓兵之计。”
“如今他们暗中调动兵力,其图谋不轨之心已然昭然若揭。”
“臣提议,立即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修筑工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两国,质问其真实意图。”
“若他们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一位大臣立刻附和道:“定波侯所言极是。”
“胡国和靖国此举,分明是不将我们燕国放在眼里,若我们不加应对,日后必成大患。”
“我燕国绝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这时,另一位大臣却面露忧色,缓缓说道。
“陛下,定波侯和这位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倘若此举激怒两国,引发战争,恐对我燕国百姓不利。”
“一旦战争爆发,百姓必将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我等是否应再考虑其他更为稳妥的办法?”
“比如再次尝试和谈,或许可通过外交手段化解此次危机。”
沐言听后,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
向前迈出一步,大声反驳道:“哼!和谈?你以为胡国和靖国真有和谈的诚意吗?”
“他们此前的求和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筹备兵力罢了。”
“如今他们的军事调动已然说明了一切,其野心昭然若揭。”
“若我们此时还心存侥幸,妄图通过和谈解决问题,那只会让他们更加轻视我们。”
“我燕国并非好战之国,但也绝不能畏惧战争。”
“若我们此时退缩,他们必将得寸进尺,到那时,我燕国百姓将会面临更加悲惨的命运。”
其他大臣们听了沐言的话,纷纷交头接耳,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陷入沉思。
看着满朝文武的反应,沐言便站在原地,挺直了胸膛。
女皇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沐爱卿所言有理。”
“我燕国虽不好战,但也不是软弱之辈!”
“来人,传朕旨意,命岳飞将军加强边境防御,务必确保边境安全。”
“赵云将军率领我燕国铁骑随时待命,一旦有战事发生,即刻出征。”
“另外,甘罗,此前你出使者宋国和赵国有功。”
“那这次去胡国和靖国,还是由你来主事吧!”
“朕要你去问问胡国和靖国,让他们给朕一个合理解释。”
“若他们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复,朕绝不姑息。”
随着女皇的命令下达,已经被封为礼部侍郎的甘罗再度带着使团出使胡国和靖国。
然而,当使团到达两国后,两国国君却态度强硬,声称军事调动只是常规演练,并无他意。
甘罗无奈,只得书信一封向燕国回报。
得到飞鸽传书后,燕国朝堂上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沐言冷笑一声,眼神中充满了不屑:“还真是够无耻的分明是在狡辩。”
“陛下,我想,是时候再狠狠教训他们一次了!”
女皇神色凝重,眉头紧锁,缓缓说道:“朕亦有此担忧。”
“来人,传令下去,全国进入战备状态,调集粮草,修缮兵器,招募士兵。”
“各地方官员要加强治安管理,确保百姓的生活稳定。”
“除此之外,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女皇微微前倾身子,目光紧紧盯着群臣,等待着更多的建议。
此时,一位老臣缓缓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虽要做好战争准备,但也不可贸然行事。”
“可派遣细作潜入胡国和靖国,打探其真正的军事部署和意图,以便我们更好地制定应对之策。”
女皇微微点头,道:“此计可行。速速安排可靠之人前往两国。”
“沐爱卿,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然而,这时又有一位大臣走了出来。
“陛下,臣建议,再次联系赵国和宋国。”
“寻求他们的支持或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以免在战争中腹背受敌。”
女皇思索片刻,道:“爱卿所言极是。”
“等甘罗回来了,就让他去和周边各国沟通联络。”
随着一道道旨意的下达,燕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
边境上,岳飞将军日夜督造防御工事,士兵们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赵云将军则带领虎豹骑进行严格的训练,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而在国内,各地官员积极调集粮草,修缮兵器,招募士兵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百姓们虽然心中担忧战争的到来,但看到朝廷的果断行动和决心,也纷纷响应号召,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沈炼也亲自带人悄悄潜入了胡国和靖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沈炼发现胡国和靖国确实在大规模集结兵力,并且暗中与一些其他国家勾结,企图对燕国发动突然袭击。
沈炼迅速将情报传回燕国。
……
女皇看着手中的情报,脸色更加凝重。
她明白,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诸位爱卿,如今胡国和靖国的阴谋已然暴露。”
“既然他们那么想送死,那朕就成全他们!”
“狭路相逢勇者胜!”
“朕要用胡国和靖国人的血,壮我燕国!”
随着女皇话音落下,群臣齐声高呼:“吾皇圣明!燕国必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燕国继续加强战备。
而胡国和靖国见燕国已有准备,也开始加快了战争的筹备步伐。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紧张的氛围中,日子一天天过去。
燕国上下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每个人都明白战争随时可能降临。